人勤春来早 种下新希望
作者:王平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2-21    

——我市春耕生产见闻

雨水时节,我市各地春季农业生产的热潮不断涌动,粉碎泥土为软盘育秧做好覆盖,忙着收割青菜腾地为水稻生产做好备用,在西瓜大棚下忙碌地栽插幼苗……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农民跟着大户干,流转务工两头赚,不误春耕农时,有序推进春耕生产。

筛选泥土备好耕

2月19日,在孝德镇高兴村,当地土地流转农户在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厂房内筛选泥土,为5000亩大田种植水稻暗化毯式育秧覆盖泥土做备料。

“我们这里每天有10名工人在运输泥土、粉碎、过筛子,10名工人都戴口罩上工,并在每日上工前要测量体温”,合作社理事长廖华兵对记者说。

几年前,廖华兵从蔬菜销售转向蔬菜种植,之后又转战粮食生产,流转土地从上百亩到几千亩。实现了从播种、育秧、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的全程机械化。合作社的科技种田,收益效果不错,让当地农户羡慕不已,今年,附近农户纷纷要求廖华兵为他们代种、代收等全程社会化服务。

去年,廖华兵自己的种粮面积达到2000亩,今年他还要为附近的农户3000亩大田提供秧苗。

廖华兵说,包括他往日的种粮面积,今年达到5000亩,必须要在50亩苗床地上进行软盘育秧,这50亩苗床地的软盘,需要40吨泥土对软盘上的稻种进行覆盖。

从2月18日开始,他便组织工人对运输来的泥土进行粉碎、过筛。以便为下一步在室内用机械化在软盘上播种,覆盖好细泥土,再在暗室进行催芽,尔后移到苗床地进行秧苗培育。

廖华兵说,对于种子、肥料等农用生产资料,他都准备齐了。

腾挪青菜抢农时

多年来,紫岩街道双坪村农户有种植蔬菜的习惯,推广“菜-稻-菜”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当地的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在小春时节种植了青菜、榨菜等,除了销售给本地的回乡妹食品有限公司和双坪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外,还销往成都的泡菜厂生产火锅原料。

去年在外务工的双坪村5组村民黄小军回乡,流转了当地农户的100亩土地种植青菜,眼看青菜到了收割的季节,却无法销售,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两天前,他想法联系到成都的买家。2月19日开始,他组织当地农户开始采收青菜。记者看到,30多名工人忙个不停。种植户黄小军说,每天上工前农户都要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要把这些青菜及时收割,再把地里的草除了,然后整地培育水稻秧苗。“春争日,夏争时,才能确保粮食收获产量。”

移栽小苗助增收

在富新镇吉兆村8组,当地农户在种植大户卓传金的塑料薄膜大棚里正在移栽从西昌市购买的西瓜嫁接苗。

卓传金说,从2月19日开始,他组织群众开始今年第一次移栽西瓜苗,这些务工者在村上出具证明后,及时到绵远卫生院进行体验,体检合格者在他的西瓜种植基地务工,每名务工者在移栽现场都要戴上口罩,并且每个人的劳作间距很宽。

卓传金种植大棚西瓜有八年的历史,他今年种植100亩大棚西瓜,其品种都是“8424”,大约在六、七月份可上市销售。2月19日,他从西昌发回了2万株西瓜苗,这些西瓜苗都是采用嫁接技术培育好的苗子,具有抗病虫、容易成活的特性。接下里,他还将从浙江购买一批嫁接苗。

吉兆村党支部书记付志强介绍,该村有5200多亩耕地,其中有4000亩流转给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种植大户,用于种植钢葱、白菜、莴笋和西瓜等。全村有6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已经成为当地农户务工增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