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引入千万家
作者:张娟
来源:
日期:2012-03-08
甘露引入千万家
——我市实施农村人饮工程侧记 “现在煮一顿饭快得很,自来水一开,洗完就可以下锅。要是以前哪,如果早上忘了挑水,中午还煮不成饭呢。”在九龙镇白玉村村民张吉会家里,只见她麻利地打开水龙头洗米、洗菜,蒸饭。据张吉会介绍,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必须每天早上到河边去挑水,一天要走两三个来回才能满足全家人一天的用水需求。现在用上自来水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全家人都习惯了每天打开水龙头就有水用的日子,省事又省力。在张吉会家的旁边,就是九龙自来水厂。作为江苏省扬州市的援建项目,该自来水厂于2009年底正式竣工,拥有减压水池2座、增压泵站2座、管网41.8公里,近期可实现日供水1200吨,远期规划将增加至3000吨,主要用于九龙场镇及沿途乡村的自来水供应。 震后,为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饮水安全等问题,让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2009年,我市持续加大对农村人饮工程的投入力度,通过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投入与支持,我市农村人饮工程各批次工作在政策的引导和水务局的强力推动下,有条不紊的开展,完成情况良好。截止目前,我市共新建和配套集中供水工程27处,总投资27664万元,工程先后涉及全市21个乡镇170个行政村,解决了35000多户农户的饮水安全问题。 打开水龙头,取水、做饭、饮牲口,这样熟悉的场景如今在我市许多农家的生活里已不再是一个梦想。三年来,我市结合灾后重建契机,按照“发展水利,服务民生”的理念,把农村人饮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多方筹措资金,为民引得了幸福水,滋润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心田。 一座座水塔矗立在乡间田野里,四通八达的管网将清澈的水潺潺地流向一个个农家小院,一张张笑脸溢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农村人饮工程的实施,让农民告别了饮水难的日子。紧接着,摆在水务局面前的,则是实现饮水安全。建设期间,该局从工程建设规划、资金投入、工程质量保障、工程长效运行管理等方面,建立起了一系列保障体系;进入管理期间,该局则建立起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形成了合理的水价机制,不断加强水源保护和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力度解决水厂运行问题,确保农民喝上放心水。 步入广济场镇,记者随口向当地居民询问:“你们知道自来水厂在哪里吗?”马上就有居民抬手一指:“你问新的水厂还是老的水厂?新的水厂就在前面,看到没有,有个高高的水塔那里就是。”据了解,广济镇在震前就已经有了自来水厂,但是由于水厂设备落后,仅仅能满足场镇里1000人左右的饮水需求。而且由于处理能力不能达标,长期以来该自来水厂的水质一直不好,居民的用水情况不甚理想。震后新建的广济自来水厂从工程设计、水源选择、工程建设均由专家把关,不仅可满足1至2万人的用水需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质差的问题。 与广济自来水厂一样,遵道镇自来水厂也是新建后受到居民一致好评的人饮工程项目之一。遵道镇太平村村民王维琼表示,以前附近的人吃水较为困难,有钱的人就自己打井,没钱的就只有到河头去挑水,“那河水当然赶不上自来水干净了,吃了不仅人的身体要出毛病,就连养点牲畜都不安逸。现在好了,想什么时候用水都可以,洗衣、洗澡也方便多了。” 农村人饮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它不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也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典型示范村庄得到培育和树立,各地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庭院经济、加工业、种养业得到发展,一幅幅整洁、文明、风景优美的农村建设新画卷正在绵竹大地绘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