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餐盒垃圾如何破解?
作者:申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11-06
——记者对外卖餐盒给我市环境带来影响的调查
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有热腾腾的美食送上门来,这样的场景市民并不陌生。眼下,网络外卖行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吃,填饱了人们的胃,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更多的废。而塑料餐盒直通垃圾场,更是给环境带来隐患。如何让越堆越高的塑料餐盒少一些?如何让外卖行业实现绿色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多方施策的难题。 A调查: 市民:一个月点15份外卖 塑料餐盒装满垃圾桶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订外卖省时省力,我几乎每天都会订。”在绵竹广场一家服装店从事销售工作的赵红梅说,如今,网上提供订餐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越来越多,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百度糯米、饿了么等平台上,有各式餐厅和小店,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一顿美味就能送到家门口。 “我们公司不包伙食,中午只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每天除了带饭就只能喊外卖了,每天中午,公司的垃圾桶都会爆满。”家住拱星镇泉乐村的李琴在城东新区某公司上班,一年来,每天都变着花样喊外卖,尝遍了大多数外卖店家的美食。如今,像李琴这样经常点外卖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翻看了李琴的点餐记录,发现她每个月至少要点15份外卖。对于点外卖使用的包装,李琴坦言自己没太注意。“一般中午会点一个菜,一个饭,基本上两个打包盒,套上一个塑料袋。”李琴算了一下,每个月点15份外卖,至少需要30个快餐盒、15个塑料袋。 店家:200个快餐盒一个星期就没了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正值用餐高峰期,城区宏正市场一家中餐店内,外卖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服务员用各式各样的餐盒将餐食打包,忙得不可开交,等待取餐的外卖小哥连声催促。 店家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外卖生意越来越红火,已经占到了店里营业额的一半,快餐盒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以前大家都是直接到店里来吃饭,自从外卖软件火爆起来后,外卖点餐的就越来越多。”店家说,从2016年开始,点外卖的人越来越多,现在1000个塑料袋只够店里用半个月,1箱200个快餐盒一个星期就用完了。” B现状: 外卖垃圾回收难 污染问题渐显现 一份外卖一般会包含哪些包装材料?某网络订餐平台外卖员宋俊告诉记者,除了两到三个塑料餐盒、一到两层塑料袋外,还有一次性筷子,塑料汤匙、塑料汤杯等。 记者走访我市多个小区发现,尽管每个居民区、街道两旁都设置有分类垃圾箱,但多数人投放餐盒垃圾都很随意,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餐盒用过之后,便直接扔进了垃圾桶,基本处于无人回收的状态,外卖垃圾普遍存在回收难的问题。 外卖层层包装,商家也有苦衷。城区某冒菜店老板王志科对记者说,由于冒菜汤多、油多,不适合用纸盒包装。考虑到成本因素,他目前只能采用好用又便宜的塑料餐盒。“包装不严实导致汤洒出来,很容易被投诉,所以能包多严实就包多严实,省得被投诉,有这么多垃圾也就不奇怪了。” 10月23日下午,记者在我市清道转盘附近一家废品回收站看到,几十平方米的回收站里,到处摆满了纸皮、塑料瓶、破铜烂铁等,不时还有市民拿东西过来卖。“我们不回收塑料餐具和黑色的打包餐盒,因为这些塑料餐盒不像纸箱子,还能当废品卖,基本上都是当生活垃圾处理掉。”回收站负责人蒋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塑料餐盒太薄、太轻,一大袋子也就两三斤,运输时太占空间,而且清洗麻烦,废品回收站基本上都不愿意收。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无法回收再利用,一般都随垃圾焚烧处理,日益累积,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外卖平台环保选项或成摆设 2017年,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都启动了环保计划,其中一项是在手机客户端增加了“无需餐具”“0套餐具”环保选项,并为选择用户提供积分或金币奖励,鼓励用户参与自备餐具,减少筷子、勺子、餐巾纸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然而,记者发现,该计划实施一年以来,外卖平台“环保选项”常常被消费者和商家忽略,执行效果不佳。据不少消费者反映,即使勾选了“无需餐具”,店家还是会送来餐具。 10月21日,记者通过美团外卖购买了一份外卖,并备注和勾选了“无需餐具”选项,可记者收到的外卖里面依然放置了一次性餐具。对此,平台客服解释,由于部分餐厅担心“不提供餐具容易引起消费者不满”,即便消费者选择的“无需餐具”,也会有意配备一两套餐具;也有餐厅接单过于忙碌,常常忽略了消费者勾选了的“无需餐具”;还有一种情况是,“环保选项”标识不明显,消费者不知情或忽略造成的。 C对策: 1、加强外卖平台的“环保选项”宣传。“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消费,外卖平台‘环保选项’作为绿色消费的有益尝试,不能沦为摆设。”从事网络行业的市民陈天翔建议,外卖平台应强化绿色消费引导功能,履行好相关责任,引导商家使用平台提供的环保餐盒、餐袋服务;将“环保选项”放在醒目的位置,积极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餐盒;督促各个餐厅端重视消费者的“无需餐具”需求,监督商家践行环保之举。 2、呼吁餐饮商户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引导入驻餐厅积极使用纸浆餐盒、甘蔗纤维餐盘等可降解材料的餐盒。”市民吕英建议,外卖平台应对入驻餐厅的外卖包装材料减量化、资源化作出约束性规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外卖中加收垃圾处理费,让商家、平台、消费者共同为外卖垃圾回收处理买单。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可以通过给予补贴等方式,让企业主动参与到外卖垃圾回收体系研发中来,推出成本低、更合适的环保材料,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从而让商户、消费者受益。 3、即将出台加强分类回收和处理。据市环卫所所长姜绪万介绍,为了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2018年底,我市将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分别挑选机关单位、学校、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四分类”原则,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的规范分类和回收,试点成功后,我市将于2019年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国外,尝试可引入市场化手段。”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专门的餐具分类回收系统,消费者购买外卖时先支付部分押金给平台,待用餐完毕后,将外卖餐盒送至自助回收机器或人工回收点。平台确认后,将押金退还消费者,以此促进消费者树立健康良好的消费理念和垃圾回收意识。 5、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实现外卖行业绿色发展,‘环保’意识应先行!”市环保局法制宣传股工作人员肖雪建议,各方都要承担起责任,别让环保行动成为摆设,把各种可行措施落到实处,推动破解外卖垃圾环保困局。商户应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了解不可降解餐盒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使用可回收餐盒;消费者应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外卖垃圾不乱扔不乱丢,尝试废物利用,比如外卖袋子可以再利用,带去超市装货物;各部门应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开展垃圾分类进课堂、进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从而让更多市民尽量减少外卖消费,践行绿色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