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清路上的守护者
作者: 本刊记者 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1-20
引子:为了维护汉清路的平整和畅通,2011年5月份,清平、天池等镇乡各自组织了一支养路工队伍,专门负责汉清路的养护工作。从那开始,这群由当地农民组成的养路队伍将时间和汗水全部洒在了这条路上,日前,记者来到清平,走进这支由10位当地百姓组成的队伍,感受他们的质朴,分享着他们之间点点滴滴的感动。
每次前往清平采访,心里面总是会有些担心和害怕,特别是有过被路断阻隔在大山里的经验人,害怕脆弱的汉清路会突然发生状况。随着前往清平采访的次数增多,虽然习惯了许多,但心里不免仍有顾虑,无时不刻还是会注意到危险段会不会有落石或者滑坡,心里想着赶快结束这一段路程。然而,不知道经常行驶在这条路上的人们有没有发现,在某个路段会不时出现一群身着黄色衣服的养路工人,他们正忙着修补道路的低洼,加固道路的边沿。或许,这些不经意的发现不会引起人们的在意,然而,当我们匆匆忙忙通过这条道路的时候,这群人却将一天中最多的时间放在了这条危险的路上。 司机老黄是汉清路的“常客”,早上7点上山,在矿山拉一车货之后又下山,每天他要在路上跑两至四趟,在这条路上他已经来来回回了三年时间。对于汉清路的危险,老黄早已习以为常,“跑多了就感觉没什么,哪里危险哪里需要停车观看都早已铭记在心。不过如果遇到大雨天气,我还是不敢上山。”老黄告诉记者,地震之后,一到雨季汉清路经常会出现滑坡和落石,2009年的夏天,他亲眼看到一辆货车被山上掉下的落石砸中,所幸没有砸中驾驶室,司机没有受伤。 谈到路上的养路工人,老黄说,“他们还是很辛苦,每天都要在路上进行维护,哪里有坑哪里就有他们。每次在这条险路上看到他们的身影,心里多少觉得有点欣慰和安全感。”据老黄回忆,去年夏天几次下雨天气,他都看到这群工人藏在岩洞下面或者安全的地方避雨,雨势变小就忙着出来打扫路面,清理落石。“刮风下雨他们从来没间断过。这条路上有了这群养路工人,路况变得好多了,我们司机跑起来也更加畅通,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汉清路的危险众所周知,仅是每到百米就会出现的一个警示标牌就足以让人提心吊胆。然而,清平的这支养路队伍却是迎难而上,一把锄头,一把铲子,硬生生将汉清路征服在自己脚下,为过路人提供了安全保障。 刘述元是清平这支10人队伍的队长。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半上路,下午5点回家,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清平场镇到小岗剑这段道路的白色垃圾、大坑和落石,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保持路面整洁,维护道路畅通。”作为一队之长,刘述元不仅要负责协调队伍工作,他更重要的是要保障队员们的生命安全。“一下雨我们就往安全地段跑,雨停了之后再出来继续工作。”刘述元说,一般雨停了之后才是滑坡和落石的高发期,那个时候路上虽然最危险,但却是道路最需要养路工人的时候。大雨之后,路面上会增加许多落石,松软的地方会出现大坑,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把路面平整,就为过往的车辆增加了危险性。 刘述元还清晰的记得,去年6月的一场大雨之后,他们正在小岗剑那段路平整路面时,前面几十米处的山坡一阵“稀里哗啦”的声响,大量的滚石落了下来,他顿时大呼让所有人远离危险,赶紧朝安全地点跑去,当其他队员都跑到安全地点后,刘述元发现女队员周启青还在后面,他又奋不顾身的跑过去,将周启青往前推了一把,由于刘述元转移滞后,飞溅的小落石还是击中了他的背部,虽然没有什么大伤,却足足疼了他一个多月时间。 “那次如果不是刘队长帮我,我都不知道会被石头砸成什么样。”队员周启青告诉记者,在汉清路做道路养护不比在其他路面工作,这里不仅要时刻注意过往车辆,还要提防头上落石。如果没有刘队长,没有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和相互关心,她不可能会坚持下来。“刘队长的妻子患有重病,但他却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很体贴。我们队员之间也很关爱,每天上班我们都有说不尽的笑话,过得很充实、很美好。” “汉清路是进出大山的唯一通道,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道路整洁,让过往乘客走得踏实、走得放心。”刘述元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