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卫士
作者:王平
来源:
日期:2012-01-16
森林卫士
——记省劳动模范、市国营林场清水河工区主任马明义 从海拔870米到海拔1680米的林区就是四川省劳动模范、绵竹国营林场清水河工区主任马明义的办公室。在清水河工区4000亩林地中有3200亩人工造林区,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1年,18岁的马明义踏上林区的工作,就在最边远的清水河工区护林防火。他是在清水河工区工作年龄最长的林业工人,已经在这里扎根31年。由于是特特殊工种,此前和他一起在清水河工区共同安营扎寨30年的妻子陈兴琳于去年退休。 清水河工区交通不便,通讯不通,“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这是马明义总结的清水河工区的生活、办公条件。他和其他5位工友一样在这里护林、防火、管护幼苗、养护护林道、生态修复补植、灾后重建等。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们就开始大规模植树,主要栽植水杉、刺槐等,已经在这里植树4万多株。1995年,清水河林区大面积植树,在砍老树桩中,一个老树桩把他弹了几米远,差点把眼睛弹瞎,后来送到医院眼角缝了8针。 在海拔1550米的跑马林护林站护林时,由于这里是山外游人进山的上脊梁通道,在2010年不通便道以前,他们每次在这里驻扎一住就是一个月,每次下山背50斤的饮用水,需要走路1个小时到山氹里取水。晚上遇到护林,又不能打电筒,因此常常会在树干上碰面。“晚上护林不能打电筒,不然就会给盗伐树木者递点子。”马明义说。由于不通电,只好数天上的星星打发时间。在特别寂寞时,听一下收音机,多年来,他听烂了10多部收音机。31年来,他用坏了20个温水瓶、10个水壶,穿烂了15双长筒靴…… 在2008年5·12地震后的当年5月16日,他冒着余震的危险到海拔1550米的跑马岭护林站背回倒塌木房废墟中的发电机。后来泥石流发生,在地质结构情况稍微稳定后,他和工友们在不通路的情况下,每天步行六七公里、行走两个多小时,把几千株凤香树苗和刺槐幼苗背上山,在水土流失区栽植幼苗。 马明义一般在清水河工区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每次下山买菜时才与家人见上一面。清水河工区的寝室既是办公室又是睡觉的地方,他在床边放置了四个坛子,主要是贮备泡菜、腌菜、豆豉、红豆腐等,一吃就是半月。寝室所在地很难见到阳光,阴冷潮湿,床上除了放置电热毯外,还要盖上两床被盖,即使如此,早上起来被盖面上也总是有水滴,因此他在床边贮备了8床棉被。由于在野外护林,遇上在路上淋雨,衣服不易晒干,他在床边放置了近20件衣物。 他吃的蔬菜主要以土豆、莴笋、莲花白为主,一般每顿只炒一个菜吃。在他的厨房,我们看到他购买的新鲜蔬菜青叶菜已经发黄了。由于吃的新鲜蔬菜少,加上山区湿度大,他们的所有护林员都患有风湿关节炎病,并重度缺钙。 31年来,他所在的工区没有发生一次火灾。正是有了像马明义一样的“森林卫士”的精心守护,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整个绵竹市国营林场212608亩森林才如此茂密,长江上游、沱江支流的生态屏障才如此苍翠。 “呵护一颗颗绿树,奉献一片片爱心”、“建设秀美山川,护林防火当先”这两幅写在绵竹国营林场清水河工区的森林标语,也是全国林业工人工作和心声的真实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