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社会保障网 提升百姓幸福感
作者:张娟/文 王平/图
来源:
日期:2018-02-07
图为徐姿静品酒技能大师工作室亮相2017德阳首届“技能德阳”博览会
本刊消息 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 2017年,市人社局扎实推进“一号工程”,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体系;这一年,创业补贴和创业贷款政策又出现了新的变化,给那些创业者带去了更多的帮助;这一年,我市诞生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年,社会保障这张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体系 用工登记备案、人员增减变动、缴费基数申报、参保信息查询……这些以前需要跑多趟的社保服务,如今在我市借助“互联网+”即可在网上实现。 2017年,市人社局围绕推进“一号工程”、办好“头等大事”,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借助“互联网+人社”服务新模式,初步构建包括大厅服务、网上服务、自助终端服务、电话服务等在内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从群众来访办理向网上自助服务转变,让“群众跑腿”变成“信息跑路”。同时,优化服务流程,重新编印40余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绵竹人社事,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 同时,推进金保专网向下延伸,乡镇网络覆盖面达100%,村社区网络覆盖面已达70%,265个乡镇卫生院和定点药店、87家村社区卫生站接入金保专网。全市制卡38万余张,其中2017年新增制卡8万余张,发放率90%,实现从医保卡到社保卡的更新换代、业务集成与服务提升。 为创业者插上梦想的翅膀 胥晓燕是剑南镇人,去年2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的她回乡办起了一家养殖场,处在创业初期的她,最困难的就是资金问题。得知大学生创业有补贴后,胥晓燕积极申请,最后拿到了1万元创业补贴。这1万元的补贴可谓是雪中送炭,给予了她极大的鼓励和帮助。 为支持创业者创业,市人社局根据德阳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文件精神,打造众创空间;对创业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通过举办“千里眼”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创业服务质效等手段,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建卡贫困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据统计,2017年,全市享受创业补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2人,兑现创业补贴103.8万元。同时,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27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55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32人。 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引领作用 徐姿静19岁进入剑南春集团公司工作,从默默无闻的小丫头,到如今拥有国家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评酒大师、四川酿酒大师等诸多头衔,她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蜕变。而以她名字命名的“徐姿静品酒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更为剑南春科研实力的提升及其产品品质的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7年,省人社厅发文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审结果,徐姿静品酒技能大师工作室榜上有名。这也是我市获批的首个国家层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更好发挥高技能人才引领作用,稳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我市积极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除徐姿静白酒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2017年度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外,胡光葵年画技能大师、陈翠琪茶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还获批德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加大人才基地建设,鼓励用人单位自主引才和第三方力量参与引才,帮助剑南春、龙蟒等企业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2017年已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县级人才培养实训基地15个,并健全了以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为重点、天一学院、绵竹职中职业技能鉴定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认证体系。 另外,2017年,我市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7%,报销率85%;市内医保直接结算、跨市联网报销已全面实行,跨省异地联网报销正有序展开;我市累计参保人数54.4万人,参保率达9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人参保”的目标;接待群众投诉咨询1000余批次,受理举报投诉73起,处理率95%,涉及劳动者2066人,追讨劳动报酬1717万元……过去的一年,我市人社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保障改善民生这一核心主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态度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