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盾生辉保平安 真情浇开和谐花
作者: 本刊记者 周 静/文 寇     来源:     日期:2011-12-23    
金盾生辉保平安 真情浇开和谐花
——市公安局2011年平安建设工程侧记

  12月19日深夜,寒风凛冽,玉马社区民警代兵带领辅警和夜巡队员正在金陵雅居巡逻,当行至36栋楼下时,代兵抬头看到3楼的灯光还亮着。“这不是张大爷的家吗,他一个人住,怎么这么晚了家里的灯还亮着?”咚咚爬上楼,敲开张大爷的房门。“张伯,你家里有什么事吗?”“哦,是代警官啊,没事没事,今晚我们几个老哥们在一起摆会儿龙门阵一高兴就忘了时间,你看又给你添麻烦了!”“没事就好,晚上睡觉时记着把天然气、门窗关好哦,你们慢慢聊,我巡逻去了。”“这些社区民警真是细心,天天晚上都要巡逻,有他们在,我这觉也睡得踏实!”张大爷一边跟代警官道别,一边跟自己的老朋友感叹道。
  这种社区平安,警民和谐的氛围是我市公安机关加强平安建设,创新警务模式一年多来最生动的诠释。
  我市玉马社区位于苏绵大道二号立交桥侧,这里是地震后新建的小区,49栋居民楼里住着来自孝德、东北、西南三个镇、八个村的1935户、6939名居民。他们大多都是征地拆迁户,从农民突然变成居民,从一家一户散落居住,一下子变成了集体群居,巨大的变化让这些“新生”居民很不适应。垃圾乱丢乱扔,衣物任意悬挂,晚上争抢车位,拆迁中积累的矛盾,这些都成了引发邻里纠纷的导火索。再加上小区围墙没建好,摩托车、自行车经常被盗,社区居民怨气冲天。“最多时,每天光邻里纠纷就好几起,今天张家吵,明天李家闹,小区都成了市场,我们警务室调解都搞不赢。”
  矛盾最终在去年7月爆发,派出所民警到玉马社区警务室查办案件,上千名居民将民警堵在警务室不许出来,要求政府和公安机关想办法解决。群众的诉求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安机关决定以“民为根本,民需警应”的理念,通过与剑南镇、玉马社区、物业公司携手合作,创新举措,化解社区居民矛盾,为群众打造“平安家园”。
  在相关单位支持下,玉马社区很快建起了围墙,物业公司派出15名保安负责两个大门的守护,将以往损坏的监控摄像头全部修复并调到360度旋转模式,加强小区的监控;为加强小区安保力量,社区警务室警力增至5名(一名社区民警,4名辅警),出动巡警20人,加上在社区居民中抽出10名义务巡逻队,这支35人安保队伍分班轮流采取步巡、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小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人防、物防、技防,三驾齐驱,为整个小区织起了一张严密的天罗地网,半个月之后,小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高发的摩托车、自行车被盗案件也迅速得到控制。
  治安形势得到好转之后,社区警务室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治本”?要想让这个大家庭和谐平安,必须打开“心结”,让大家成为一家人。经过思考,警务室决定创新工作机制,从以往单纯的治安防范变为主动上门为社区居民服务,打造“家园式社区”。民警利用二代身份证换发的有利时机,不顾炎热和劳累,将6000多个居民身份证送到每家每户,免去了社区居民往返奔波麻烦。民警们这一贴心举动一下子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借着这个良好的开端,社区民警深入每家每户拉家常交朋友,给居民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大家要和睦相处,相互理解。同时,警务室在社区、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的支持下,动员各楼栋居民推选出责任心强、德高望重的居民担任楼栋长,配合警务室民警开展各楼栋走访宣传、人口登记、安全防范、纠纷化解等工作。社区民警还与社区一道组织居民开展拔河、打乒乓球、跳健身操等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融洽居民之间的关系。
  随后,社区民警将服务重点转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三孤”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人群。每逢六一、开学前夕,民警为孩子送学习用具,小礼物,邀请他们走进警营,走进社区警务室,在活动中教授孩子防范技巧知识、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通过采取“结对帮扶”、“开通民警24小时热线电话”的办法,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等服务。贴心的举动不但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更融洽了警民关系。家住44栋一单元的吕继明腿脚不便,家庭条件非常困难,民警经常上门嘘寒问暖,想法设法帮他解决问题,如今他逢人便夸警察好!
  付出总有回报,耕耘总有收获。玉马社区警务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社区邻里和谐,治安良好,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
  而玉马社区只是我市2011年平安建设工程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共建成社区警务室11个,农村警务室14个,校园警务室44个,网格点警务站114个。投资1700万元的天网工程也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在春节前,68个高清视频监控点和8套治安卡口将率先在我市老城区投入使用,到明年5月,全市400个电子眼和10套治安视频系统、10套违章抓拍系统也将全面投入使用,到时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全面升级,全市老百姓的安全感也将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