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为群众送来“及时雨”
作者:申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04-10    

  农民点餐 专家配菜
  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为群众送来“及时雨”


  “杨老师,婆媳相处之道,首先应相互尊重。”“您刚刚提到的文明用语我们的确没做到!”……这是在九龙镇清泉村“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课堂上,村民与老师相互探讨的一幕。

  据了解,自去年12月底以来,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在全市各镇村联合开启了“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活动,如今的农民夜校,已成为村民素质提升、群众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平台。

  从软环境入手,为村民补上精神短板

  3月30日上午9点,尽管天空飘着细雨,却依然无法阻挡清泉村乡亲们赶去村上听课的热情。课堂上,主讲老师以现场互动和表演小情景剧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婆媳之间、夫妻之间、邻里之间应如何相处。

  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讲解引起了乡亲们的共鸣。“以前与婆婆经常闹矛盾,不知道该怎样沟通,听了这个讲座,我有信心处理好双方关系。”家住清泉村4组的李女士说,老师不仅向大家分享好习惯、好风气的生动事例,还邀请听课村民走上讲台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让大家相互学习。

  据悉,“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活动以广大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脱贫目标,推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共识为主要内容,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思想,为村民补上精神短板。

  说起农民夜校带来的好处,村民张禄富称赞有加。他说,如今村里环境变好了,邻里相处融洽了,大家变得更勤快了,还随处可见破陈规陋习、树文明家风等宣传标语,一股文明清风扑面而来。

  从硬技术入手,为群众送上致富门路

  “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办在了大家的心坎上!”这是拱星镇高柏村村民刘瑞对农民夜校的评价。近日,市妇联在拱星镇高柏村开展的手工编织培训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高柏村8组的刘瑞是培训班的一员,自己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双亲,家中收入全靠在江苏务工的丈夫,日子捉襟见肘,此次手工编织培训让她看到了希望。

  培训课上,心灵手巧的她只花了半个小时便学会了老师教授的编织手法,当得到肯定后,刘瑞笑开了怀。“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免费教手工,技术好的可与布拉格公司长期合作,每天在家里就能挣到钱,简直安逸!”

  拱星镇高柏村只是我市开展母亲课堂走进农民夜校的一个缩影。该活动在全市各村开班以来,不仅开设了孝爱亲和廉、良好家风等培训,还增设了科学家教、法律法规、两癌预防、文明礼仪、手工编织技术、绵竹年画产品制作等各类专题培训。

  据市妇联主席程芳介绍,培训课程开展前期,她们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建议,结合不同区域特点、不同家庭情况,尤其是精准扶贫对象的培训意愿,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终确定采取“农民点餐、专家配菜”方式量身定制授课内容,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输血”为“造血”,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