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元群老人在自家门前的菜地里扯了一些芹菜,准备回家做饭。只见她轻轻拧开厨房里的水龙头,将芹菜放在水槽里清洗,不到两分钟就将刚从地里扯的芹菜给洗干净了。紧接着她又顺手拿起饭盆盛上大米,同样麻利地拧开水龙头,开始洗米、做饭……老人告诉记者,“现在洗菜做饭方便得很,只要把自来水龙头打开就有白花花的水流出,再也不用去老宅子挑水了。”
易元群是广济镇中新村21组人,一直和儿子刘平书住在一起,现在他们家的房子是地震后异址重建的,距离原来的老宅子大约200米左右。地震前,易元群一家所住的老宅子里有一口水井,他们饮用的水也全部取自这口水井。灾后重建中,易元群老人一家并没有在新家旁边重新挖水井,因此只能到200米外的“老水井”去挑水。刘平书告诉记者,不光他们家没有重新挖井,附近很多邻居都是继续用着原来的水井,“因为广济这边本身比较‘缺水’,要打很深的井才能有水,所以打一口井费用就会很高,要3000元左右。”这是很多村民都没有选择在新家再打一口水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前两年吃水都靠我儿子去那边井里挑水,遇到下雨天,一身都要淋湿完。”易元群老人很心疼自己的儿子,“不过现在好了,自来水通了,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了。”易元群的儿子刘平书在自家门前的院坝里修了一个供杀猪用的大水槽,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给附近的村民杀“年猪”。刘平书告诉记者,“要是用水不方便,我们根本不可能做这个生意,如果像以前那样去挑水来用的话,光是挑‘烫猪’要用的水一天都要累死人。”在和记者交谈中,刘平书接到一个电话,是村里某户人家也要“杀年猪”了,让他用车去帮忙拉一下猪。“我们在前几天也杀了‘年猪’,现在就等着过年了。”易元群老人指着自家屋檐上挂满的腊肉,心里美滋滋的。
这只是我市大力推进“人饮工程”惠及老百姓的一个缩影。在我市,像易元群家这样用上自来水的村民已有1万余户。其中,位于土门镇的中新水厂就解决了土门镇天宝村2648人、金花镇吉祥村(异地安置)788人、广济镇中新村4688人、广济镇天平村3521人、广济镇花石桥村1345人共1.3万余人的饮水问题。
人饮工程的实施,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困难,又滋润了老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