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发展的脊梁
作者:本刊记者 肖勋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12-02    
托起发展的脊梁
——我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惠民工程建设

  乡村公路的改造、维修,实现了水泥公路通往村组、院落的房前屋后;危桥的改造、加固,实现了水毁危桥旧貌换新颜;国省干线的养护管理,实现了市内国省干线公路路况更上一层楼;农村电网的改造,实现了乡村电网的持续升级;农村通信工程的实施,实现了通村电话、网络全覆盖……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让我市老百姓的心里乐滋滋的,“现在烦心事少了,出行方便了,通信更畅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通村公路通到群众心坎里
  “要想富,先修路”,自古就有这说法。今年,我市加大对乡村公路的改造、维修,从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乡村公路改造、维修工程,吹响了全面改造、维修乡村公路的号角。
  近日,记者行走在我市各镇乡时,不时会听到:“现在的路修得巴适,都通到家门口了。”孝德镇金星村村民说,以前他们村的路大都是又窄又烂,特别是一到下雨天就根本没法走,路上全是稀泥,现在这里的乡村公路都是用水泥铺设而成,不仅路况好,还比以前更加宽敞、平坦,也更漂亮了。
   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孝德镇、玉泉镇、新寿路、绵齐孝路等81.43公里的农村公路维修、新建工程;广金路、兴汉路、武马路、齐观路等28.965公里农村公路维修工程也已于11月底完工,进入养护阶段。全市除清平、天池等乡镇外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危桥加固实现交通不脱节
   “以前桥没有弄好,我们过河很不方便,需要绕很远的路,不然就得走河里的临时便道,不仅危险,还经常堵车,运气不好的话会堵上一两个小时。”在新市石亭江大桥未通车时司机叶先生从新市镇驱车前往成都需要多绕行近一个小时的路程,“那时候走‘绕路’不仅耗油还费时间。”今年6月底,新市石亭江大桥顺利完成加固维修工作,实现通车,驱车从石亭江大桥一端驶向另一端仅需1分钟的时间。
   采访中,记者和住在“危桥”附近的老百姓聊天时发现他们会不自觉地对比这些桥在“修”好前后的变化,一座桥可以隔断两岸的人,也可以连接两岸的人,以前“遥远”的对岸现在不再遥不可及了。
   与新市石亭江大桥同期完成维修、加固工作的还有兴隆绵远河大桥、汉旺绵远河大桥、清道射水河大桥、干河子桥、富新绵远河大桥、观鱼大桥等几座水毁桥梁,并均在今年6月30日前实现通车。另外,原址重建的梓潼宫桥也于今年9月12日顺利通车。
  道路养护确保国省干线魅力不减
   记得以前的成青路中间没有绿化隔离带,也不是沥青混合路面,甚至有些地段还有车辆碾压留下的“创伤”……近日,记者乘车在成青路东段“行走”了一番,之前的水泥路面早已换上了“新衣”,变成了沥青混合路面,中间的黄色双实线也“不幸下岗”,被绿化隔离带所替代,道路两旁的标志标牌也得到了完善……道路状况比起之前可谓是提升了一个档次。
   据了解,今年我市加大了对市内国省干线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以及公路附属设施等进行全面养护和维修力度。年初实现了对成青路东段进行了路面改造,将原来的水泥路面全部换成了沥青混合路面,同时完善了各条国省干线的标志标牌,严格控制超限车辆驶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市内国省干线,保证了市内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MQI)达到既定目标84。
   除此之外,今年我市在基础设施工程方面还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农村通信工程的投入。据了解,我市除清平、天池外,所有的自然村、行政村均已实现电话、宽带全覆盖。同时,我市今年还对全市包括农村在内的网络进行了优化,对光纤进行了改造,已实现光纤进小区、入村共计90多个。另外,对于10KV龙齐路兴民支路改造工程、10KV龙齐路圣寿支路改造工程、10KV玉板路改造工程、10KV遵东路改造工程、10KV遵寺路改造工程以及10KV绵新路改造工程等10KV线路、10kv配变以及低压线路的改造工作也已完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