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民生工程让群众找到新出路
作者: 本刊记者 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11-24
我市剑南镇的小刘参加今年3月举行的“春风行动”江苏——绵竹专场招聘会,在众多的岗位中寻得一份工作。现在,小刘一直在江苏一家企业上班,企业提供食宿,每个月3000多元,他十分开心!
促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市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扩大就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就业援助安置就业、强化服务帮助就业等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通过促进就业民生工程,力争让群众找到新的出路。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007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523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50万元,为5175名城乡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811人,参训学员合格率达到100%;对517名人员进行创业培训。 ■新闻现场: 3月6日,对于我市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广大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机会。当天,以“手牵手搭建就业平台,心连心构建和谐苏绵”为主题的江苏——绵竹专场招聘会在绵竹广场举行。根据江苏绵竹长期劳务合作协议,在2011“春风行动”中,江苏和绵竹再次牵手,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为这次专场招聘会精心组织了江苏各市共计79家企业,挑选了近300个工种、12000余个岗位来绵竹招贤纳才。这一行动,让务工人员在明媚的春光里看到了希望。 ■新闻事实: 今年,我市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重点帮助受灾群众、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还于每周三在新建成的设备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就业服务大厅内召开定期招聘会,大厅内一次性可容纳60家企业,上万人次入场,更直接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服务。今年共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5次。据统计,各场招聘会入场企业共计286户(次),提供20000余个工作岗位供求职者选择。现场前来求职和现场咨询的城乡劳动者共计5万余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签订意向性用工协议的共有11000 余人次,有千余人接受相关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 针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进一步简化经办程序和手续,消除各种障碍,畅通政策落实渠道,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管理,做好证件的发放登记、上网公示及查询工作,按照自愿原则,及时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认定登记,明确责任帮扶,并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意愿,通过推荐、培训、创业扶持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限期就业,动态管理,强化对就业援助对象的援助;全面落实灾区特殊就业援助政策,促进受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转移输出就业,进一步开展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失地无业家庭、地震残疾人员、地震遇难学生家庭专项就业援助行动,确保“户户有就业”的目标实现。 ■新闻现场: 今年6月,齐天镇残疾人养殖技术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镇有意愿发展养殖的70多名残疾人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接受培训。而在这之前不久举行的残疾人獭兔养殖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尽管当时正处于农村的农忙季节,但一期学员参加报名人数仍然达到92人,分成了3个班进行教学,学员们每天风雨无阻的坚持准时上课,在学员们掌握相关专项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该镇还组织学员到獭兔养殖基地去进行实地培训讲解,通过专业人员的对残疾人手把手、一对一的解说和教导,使学员们更结合实际的学习獭兔养殖技术。 ■新闻事实: 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的基本前提。我市建立了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各认定的培训学校为辅助的覆盖我市城乡的培训大网络,各镇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协助进行学员报名组织工作,有培训意愿的老百姓可就地、就近报名接受培训。结合我市实际以及培训学员的意愿调查统计,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缝纫工、刺绣、绵竹年画、电工、焊工、酒店服务员等专业,通过培训为学员实现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采取订单、定向的方式培训各类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不仅提升了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等劳动者的技能技术水平,同时也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