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厨房”打造村民身边的“酒店”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12-14
如何保障农村“坝坝宴”卫生安全——
强化源头管控 监管工作规范化 一直以来,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都是食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加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的监管,市食药监局从源头入手,加大对农村游厨的培训,通过培训教育,让农村游厨了解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并积极支持配合农村群体性聚餐的申报备案等工作。 市食药监局出台了农村群体性聚餐的管理措施,要求各村、农村游厨要按照10桌以上申报的原则,落实申报备案工作;对申报备案的农村群体性聚餐事件,各镇要指定人员现场指导,加强监管,逐步建立起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监管网络体系。 创新管理举措 加强试点建设 市食药监局创新举措,从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的加工条件和过程控制等关键风险点着手,创新开展农村家宴“移动厨房”试点建设,指导四川清源餐饮公司先后推出“移动厨房”,以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手段促进了企业发展,助推了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 “‘第一代移动厨房’是由轻质材料组装而成的半敞开式食品加工房间,配备有可拆卸的纱窗、可拆分灶台和折叠式操作台,初步具备了一般厨房的雏形,有效解决了农村家宴厨房加工条件简陋的难题。”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陈翔介绍,移动厨房采用色标管理法,用“绿、蓝、红”三种颜色分别对食物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对应使用的厨房公用具进行标识、分类管理。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讲解,指导从业人员认颜色、认标识、定流程,大大降低了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的风险。 试点中完善 提升防风险水平 2016年,市食药监局再次提前介入,通过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引导清源餐饮公司对“移动厨房”进行升级改造,推出第二代“移动厨房”。“二代移动厨房”按照“明厨亮灶”的要求和“透明厨房”的设计理念,采用玻钢材料和便携易拆卸的铝合金框架构建出全透明的食品加工房间。房间占地约50平方米,分为粗加工间、烹调间、凉菜间和备餐间,功能间用玻璃推拉门进行隔断,分区明确。厨房外悬挂有包含《营业执照》和《培训合格证》的证照公示牌,向群众公示。经过改造,移动厨房外形更加规整,流程更加清晰,达到了简单通透、立体呈现、全景展示、亮照经营的效果。 “我们梳理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风险点,帮助游厨完善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建立了食品原料采购验收、食品留样和晨检记录三本台账,从食品的采购验收、加工制售、餐具洗消、库房管理,每个环节都层层把关,最大限度防范了食品安全风险。”陈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