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变身“鸭司令”
作者:肖勋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11-22    

大学生变身“鸭司令”
     ——记大学生创业者张浩
  “我是从去年2月份开始养的鸭子,当时我还没有正式毕业呢。”记者第一次见到张浩的时候,他正在忙着给鸭舍消毒。干练的动作,娴熟的操作,让记者丝毫没有看出来眼前这位养鸭能手竟然是刚从学校毕业一年的“毛小子”。
  朴素、稳重、开朗,这是张浩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我去年6月份才正式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畜牧专业毕业。”张浩告诉记者,在校学习期间,他一直很留意家禽的养殖,一有时间就去饲养家禽的养殖场参观学习,不仅学习了很多实用的技术,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去年2月,离校实习的张浩回到家乡绵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我们班的同学有的去了大型养殖场实习,有的在学校备战公务员考试,有的跨行业就业了……我则回到农村开始了我的养鸭路。”张浩回忆说,刚开始告诉家里说自己不去公司上班,要回来养鸭时,家人都很诧异,甚至还很反对。张浩的母亲告诉记者,别人大学毕业都去到城里上班,做着干干净净的活,又轻松又有面子,自己的儿子出去读了几年大学却要再回到农村来,而且还要继续干着祖祖辈辈都在干的活。“我当时确实没有想明白,有点生气。”张浩的母亲说。
  尽管暂时得不到身边亲人的理解,但是张浩却没有一丝动摇,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要用自己的所学建立起一家大型养殖场。“我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启动资金。”张浩说,后来他通过咨询银行和一些部门,最后以大学生创业的名义向银行贷了一笔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经过短短一年的打拼,张浩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准备追加资金,扩大养殖场的规模。
  从去年开始养殖肉鸭到现在,张浩几乎每天都在养殖场度过,时刻观察着鸭子的一举一动,并将自己观察、总结的经验记录下来。“搞养殖必须要细心,要多观察、多总结,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才采取措施,那样往往已经来不及了。”张浩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经验,在畜牧养殖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要将疫情扼杀在摇篮状态。张浩日常除了观察这些鸭子以外,还利用QQ等通讯工具和学校教授以及行业内的前辈们交流沟通,学习经验。张浩说,在养殖过程中,他也遇到过很多书本上未曾学到过的“疑难杂症”,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是通过向学校里的教授请教获得解决的。
  在养殖场,一片宽阔的空地和水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那是给鸭子们散步、洗澡用的运动场和游泳池。”张浩表示,鸭子们有了散步和游泳的场地后,肉质会更好,毛色也会更顺滑,当然价格也会更上一层楼。在养殖过程中,张浩不仅将“圈养”和“放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还采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交叉养殖”。“我这里几乎每10天就会有2000只成鸭出栏,同时会有2000只小鸭进到养殖场,这样就形成了‘流动圈舍’,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张浩目前年出栏成鸭可达到10万只。
  据了解,张浩现在有成熟稳定的成鸭销售渠道,而且是供不应求,他正在考虑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来养殖鸭子。“我可以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销路问题。”张浩认为,自己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将自己的养鸭事业推向另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