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浪乞讨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作者:何菲      来源:     日期:2016-11-25    

  ——我市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侧记


  进入11月,冷空气开始在绵竹发威,到了夜里气温骤降,寒风刺骨,一些流浪街头的乞讨人员处境变得尤为艰难。从今年11月4日至2017年3月,我市救助站正式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救助车24小时不间断地穿梭于辖区内的桥梁、涵洞、车站、市场、街道,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拉网式救助,以帮助他们顺利温暖过冬。

  流浪人员不愿进救助站,可获必要御寒品

  “周娃子,起来跟我们去救助站吧,睡在这里太冷了。”11月14日晚,工作人员巡查至北门花桥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躺在廊道的座椅上正呼呼大睡,上前一看,才发现其是长期在绵竹流浪的周某。几番劝说周某仍不愿前往救助站,工作人员便为其送上了食品和大衣等防寒物资。

  记者了解到,进入11月后,我市救助站每天分组分区域进行搜救,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后,能劝回救助站的尽快带回站内,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则发放衣物和食物,督促他们及时回家,并跟踪关注。“救助站的房间里备好了热水和热饭,还给他们发放洗漱用品。”据悉,目前市救助站已备好棉衣100套,棉被100床,保暖鞋100双,矿泉水500瓶,饼干、牛奶等食物30箱。

  重点区域每天不间断搜救

  “最近天气比较冷,对这些桥梁涵洞和工地,都得多看看。”11月22日晚,带上棉衣棉被,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沿着市区二环路和老城区各条街道,对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和部分建筑工地等主要地点展开高频率地毯式巡查。

  “救助车上载满了矿泉水和御寒衣物,遇到流浪人员,首先要保证他们不冻着、不饿着。”市救助站站长黄道贵告诉记者,专项救助行动期间,我市加大街面主动救助力度,开展全天候、全方位救助,积极劝导、引导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接受救助。2支街面主动救助小组在巡查生活无着人员集中区域基础上,把在建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可能露宿区域纳入巡查范围,重点做好夜间及降温降雪寒潮天气等特殊时段巡查工作,努力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

  调动热心群众发现报告救助对象

  为进一步加大搜寻力度,市救助站保证了24小时值班电话畅通,对社会各界提供的线索,将及时到达现场并实施救助。“对距离较远无法及时赶赴现场的,我们会通知乡镇或村(社区)实施应急救助,快速解除求助人员生存困难。”

  同时市救助站还启动“帮助流浪乞讨人员、临时生活困难群众返乡活动”,对于清楚家庭情况的流浪人员,工作人员将帮助买票返乡;未成年人或行动不便的则由工作人员护送其返乡;对危重病人、处于发作期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将及时护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待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再甄别救助。无法找到亲属或家属住址的则暂时安置于救助站。

  此外记者获悉,目前市救助站正联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参与日常巡查和站内救助服务,鼓励其做好发现、报告、引导和应急服务,努力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网络体系,以帮助更多生活无着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市救助站提醒,如果市民发现了流浪人员,可直接将其引领至市救助管理站(绵竹市西南镇檀兴村8组),也可拨打救助站值班电话0838-6586593通知工作人员帮忙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