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烟 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王勇      来源:     日期:2016-07-21    

  ——记者对我市禁烟现状的调查


  今年6月3日,德阳市“百名专家千场健康知识大巡讲”项目启动暨首场巡讲活动在我市举行。首场讲座便是科普专家为与会人员讲授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整个讲座让人深受教育,认识到禁烟的必要性。记者了解到,我市十三五期间“百名专家千场健康知识大巡讲”项目将开展150场巡讲,吸烟的危害便是其中一项。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开展禁烟工作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广泛宣传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营造良好的禁烟氛围。

  事实上,从2011年起,我国就已开始实行“全面禁烟令”,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室外工作场所全面实施禁止吸烟。5年过去,禁烟效果如何?我市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公共场所控烟监督难点何在?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状:

  A医院、车站、公共办公场所基本无吸烟现象

  7月10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挂号大厅和住院楼走访时发现,医院的墙壁上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识。楼道里没有一位陪护病人的家属吸烟,家属们若想吸烟,都会到楼层的卫生间。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社保大厅,这里也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识,尽管前来这里办事的人来人往,但是记者没有看见一个人在吸烟,整个大厅显得清爽整洁。

  记者随机搭乘一辆8路公交车,发现公交车上也没有人抽烟。公交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公交车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密闭环境,一旦吸烟可能会招来大多数乘客的白眼,一般不会有人在公交车上吸烟。

  B餐饮娱乐场所是重灾区

  “烟酒不分家,无酒不成席”似乎成为部分市民约定俗成的“口头禅”。

  7月11日晚上,记者在我市城区一些餐馆饭店看到,前来消费的客人络绎不绝。在一家火锅店,一桌全是男士的桌子上,有3个客人正在一边抽烟,一边喝酒,席间高潮不断。

  一些客人刚结束就餐,就迫不及待地抽出一支烟点上。“确实不好处理,本来餐饮业就是服务行业,如果要求客人不抽烟,打扰别人的雅兴,客人就会不高兴,哪个还来消费?喝酒、抽烟本就是图个兴致的事。”该火锅店老板告诉记者。

  在一家网吧,记者看到很多年轻人在上网,一部分人在很投入地玩游戏,一些在看电影的年轻人则叼着香烟,整个网吧显得烟雾缭绕。而网吧的墙壁上,贴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明显标志。网吧前台的工作人员直言,“让客人不要在网吧里抽烟太难了,每天早上,打扫卫生的阿姨都会扫出一大堆烟头。”

  □禁止吸烟大家谈

  A市民:提升素质,让烟民做到自己自觉

  在走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吸烟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给娃娃造成不好的示范,又不可能叫别人不抽烟,他们一般选择默默转移位置。“少抽或不抽,对烟民和旁人都有好处。”市民徐女士说,禁烟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市民的素质和公共道德观,需要靠烟民的自觉,主动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增强社会公德心。

  抽烟是需要花钱的,这笔经济账不算不知道,一算还吓一跳。假设一人每天平均吸一包10元的烟,一年买烟费用为3650元,假如吸烟史从20岁到60岁,一辈子吸烟花费14.6万元!而健康账就更不必说了。

  B烟民:烟是“和气草”

  记者在绵竹广场观察,发现也有市民毫无顾忌地抽烟。有烟民表示,一般在有禁烟标识的地方就会克制,而其他公共场所是自由的,记者问及是否考虑对其他人的影响时,他们笑着说:“提提神,抽一支没有啥影响!”

  在采访中,一些烟民认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烟是“和气草”,有烟好办事,“烟文化”在职场里十分盛行,吸烟可以给工作带来灵感,还能拉近同事或客户间的距离。

  □禁烟靠“措施”也要靠“意识”

  对于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问题,多数市民均表示,禁烟要靠强制措施和烟民的意识。

  记者了解到,按照《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烟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控烟工作。

  相比个人,对单位的禁烟监管工作要好开展一些,因为凡是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都必须要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市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则需要对其禁止吸烟的标识、合理设置吸烟区以及禁烟宣传等工作进行检查,符合规定方可办理卫生许可证。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市卫生执法监督大队每年都要对A、B、C级单位(卫生状况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的控烟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对于个人方面的监管,按照《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由本办法规定的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措施只是强化工作的手段,最关键的是靠烟民的自觉。在采访中,市民们认为,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禁烟工作困惑:执法主体不明

  市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大队长程刚告诉记者,虽然有管理办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不少困惑:按照现行规定,没有哪个部门具体牵头负责禁烟工作,都是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存在执法主体不明确,惩罚措施不适当,可操作性不强,使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得不到有效约束;另外,对于不接受处罚的市民又该如何监管?

  国外控烟的成功经验显示,立法是实现室内环境无烟化的关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是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虽然从1993年起,各地开始颁布一些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但大多数法规内容限定模糊,执法主体不明,执行力不够。

  禁烟建议:给烟民留出缓冲余地

  市民肖飞告诉记者,他身边有很多烟民,大家也知道吸烟的危害,但就是无法戒掉,有的时候确实控制不了。因此禁烟很难做到一步到位,禁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突出人性化,应该给烟民留出缓冲的余地。

  加强监管 明确职责

  市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副大队长许发明建议:应该完善监管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化执行力;通过志愿者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劝阻他人吸烟。

  记者观点:吸烟有害健康。记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明确禁烟工作的责任。包括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机构和具体单位部门责任,加大对违反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个人和禁烟措施不力的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处罚力度。在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及重点市场等单位创建无烟单位,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控烟工作。

  实行处罚制度。在公共场所禁烟的工作中,对个人坚持以“教育、劝导、引导”为主,对有关责任单位要制定目标责任,违者实行处罚制度。

  开展定期的检查、评比。大张旗鼓地表彰“公共场所无烟单位”荣誉称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倡导全民禁烟,控烟从青少年抓起。在校园周围创建无烟环境,而且要加强青少年的烟草危害性教育,“健康讲座进校园”,增强意识,并通过他们劝导家长远离烟草。

  □相关链接:二手烟的危害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共有11亿吸烟者,烟草每年造成的死亡估计为1000万人,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香烟”危害。

  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即吸烟者吸入口内的烟)和支流烟(即烟草点燃外冒的烟)。支流烟比通过主流烟所含的烟草燃烧成分更多。其中一氧化碳,支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业硝胺是50倍。据计算,在通风不畅的场所,不吸烟者1小时内吸入的烟量,平均相当于吸入1支卷烟的剂量。

  不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者定为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被动吸烟对婴幼儿、青少年及妇女的危害尤为严重。对儿童来说,被动吸烟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和疾病,并且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对于孕妇来说,被动吸烟会导致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被动吸烟亦会增加成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