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作者: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6-17
——我市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建设
“今年春灌全靠这新修的沟渠,你看我这绿油油的秧田,再也不用担心缺水了。”醒狮村7组的王勇慧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实施的节水工程来到了村里,工程建好后,在大春灌水时立即就发挥了作用。村里用水不像以往那么紧张,村民之间也和谐多了。 王勇慧口中的节水工程,就是2016年我市实施的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项目。今年,我市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813.2万元,其中,省级水资源费投入71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25万元,群众投劳筹资88.2万元。分两批分别在齐天镇、九龙镇,西南镇、遵道镇实施末级渠系改造,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预计6月底前完成。 三面光渠系既节水又惠民 “瞧瞧,现在这沟渠放水好快,半个小时就能灌满田,春灌高峰期的时候,村民们都不用来守水了。”王勇慧说,醒狮村位于上游渠道的尾水段,每年春灌用水十分紧张,再加上原来的老土沟渗水严重,水还没到田边,就已经流光了。如今渠系改造好后,村民用水十分方便。 记者注意到,在醒狮村几乎每隔一个稻田,就有一口村民打的机沉井。有村民告诉记者,这些机沉井都是他们自筹资金打的,每当用水困难的时候,就用水泵抽水灌溉。而今年,这些机沉井大都没有派上用场。 “沟渠修好了,水就流得到下游来,当然不用水泵抽水了,这可给我们节约了一大笔电费啊。”村民李世勇说。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保民生 “末级渠道改造之前,渠道渗水、水利用效率低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这些始终困扰着农民。”市水务局行政审批科科长杜举说,末级渠道老化增加了用水损耗,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通用水“最后一公里”,实施渠系改造刻不容缓。 为此,市水务局连年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从2012年至今,共投入省级资金2710万元,在我市什地、齐天、板桥、兴隆、富新、新市、广济、玉泉、绵远等13个镇乡实施了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共新建和整治渠道231公里,恢复灌面0.589万亩,改善1.94万亩,新增节水1600万方。 在今年实施的项目中,共整治渠道60.3公里,渠系建筑物3760处,新增节水能力159万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19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6.91万元,农民增收50元,受益面积1.29万亩,受益人口1.18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