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进程加快留住外出务工妇女的脚步
作者:王虹
来源:
日期:2016-06-16
本刊消息 近年来,我市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也让不少农村妇女停下了外出务工的脚步,选择就近就业照顾家庭,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让父母有了更好的依靠” 整理布料,调整好布料的位置,伴随着“咔嚓咔嚓”缝纫机的声音,很快,一排整齐工整的线条便出现在这块布料上。在位于玉泉镇圣杰服饰公司的厂房里,女工袁永兰正在缝纫机上熟练地操作着,做完当天的工作任务,她便可以早点回家给在卫生院住院的母亲做饭了。袁永兰是玉泉镇本地人,现在在玉泉镇圣杰服饰公司里当制衣工人。之前,袁永兰一直在广州务工,一年中仅有春节可以回家跟家人团聚。她告诉记者,因为有缝纫技术,前些年她和村里的几个姐妹去到广州做衣服,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加之丈夫也在广州务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就没法照顾了。现在孩子已上初中住校让人省心不少,但是家里有两个长期患病的老人,却让人放心不下。近年来,玉泉羽绒产业发展快速,2015年春节回家,袁永兰得知新建的圣杰服饰公司在招人后,就决定去应聘,不再出门打工了。 留下来的袁永兰发现,回到家乡工作后收入并没有减少。“只要肯干、动作快,每个月收入都还不错。”袁永兰说,自己当初决定回来务工是正确的,她现在是工作家庭两不误。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很幸福” 在位于玉泉镇龙兴村的龙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车间里,来自广济镇的罗春梅在忙碌地进行着蔬菜半成品的加工工作。2014年之前,罗春梅一直在外省务工,自龙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因为发展需要大量工人进行蔬菜的种植加工后,她便来到这里务工不再外出,一心一意留在村里当起了农业产业工人。 每天,从家里出发到打工的地点骑车需要20多分钟,在这里,她和40余名村民长期为合作社工作,月工资能领一千多元,旺季能领到两千多元。对此,她感到很满足,“在家门口打工比在外面好多了,虽然挣得少点,但可以照顾孩子,可以每天陪伴他,看着他长大。”罗春梅的孩子正上幼儿园,她说,每天做完工回到家里,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听他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唱儿歌,是她一天当中最幸福开心的事情。在龙兴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有10名和罗春梅一样来自本地或周边镇乡的返乡就业妇女在这里务工,实现了家庭工作两不误。 据悉,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完善惠企政策、狠抓重点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岗位对接、提供贴心服务等措施,持续不断地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确保返乡人员能够“留得住”。同时,我市还以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政策、打造居家妇女灵活就业基地、开展培训,助推妇女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助推妇女创业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