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敲开群众“幸福大门”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4-11    

 

  本刊消息 没有一技之长,始终靠着打零工维持生活的赵世秀怎么也没有想到,她参加了市人社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的免费育婴员培训班后,不仅学到了一门技术,还通过培训中心牵线搭桥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政府的免费培训政策真是好,如今我每个月能挣5000多元的工资。”赵世秀说,她家住在遵道镇,以前四处打零工很辛苦,每月才挣1000多元,是技能培训改变了她的人生,打开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免费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新生宝宝的脐带如何护理?宝宝整夜哭闹怎么办?”4月5日,在土门镇长白村村委会,免费育婴员培训班正式开班,45名妇女正坐在会议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授课。“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一定认真听课,争取学到一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课堂上,学员刘大姐显得格外认真,她告诉记者,近年来育婴行业很吃香,她能在家门口学到一技之长,非常珍惜。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已开办育婴员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00人左右,就业率达70%。

  近年来,市人社局不断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邀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老师,采取订单、定向的方式,常年开设创业培训、育婴员、中式烹饪、汽车维修、绵竹年画等20余种免费培训班。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了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各认定的定点培训学校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培训网络,帮助一大群失业待业群众找到了就业的金钥匙。

  强化服务提升就业质量

  除了关注群众个人的就业问题外,市人社局还经常深入企业摸底调查,及时更新企业用工情况。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人才,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定期为企业培训各类人才,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此外,还联合镇乡、保险公司等,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行实名调查登记,对农村劳动力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情况、培训及技能情况、转移就业意愿情况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大学生现场报到,对返乡未就业大学生按专业、学历、就业意愿等建立起常态化返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实行岗位、专业信息对称服务;对失业登记人员按技能技术、就业意愿等建立失业登记人员信息库,实施职业介绍、岗位匹配服务。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了一系列市、镇(乡)、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为全市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关系协调、劳动者权益维护和农民工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