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让她走出困境
作者:王勇
来源:
日期:2016-04-11
本刊消息 在九龙镇白玉村,有一位与先天性重症智力残疾儿子蹒跚前行的坚强母亲,她叫杜迎春。面对丈夫患病去世,自己又患上肝病的现实,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自强不息,终于走出阴霾,看到生活的希望。“没有大家的帮助,我肯定走不出来。”杜迎春说。 政策帮扶送到家 几年前,杜迎春的丈夫因病去世,成年的女儿也外出打工,家中仅剩下她和智障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苦。杜迎春的遭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九龙镇将其作为精准扶贫对象,为了解决杜迎春的困难,市、镇残联部门拟订了两个目标:一是将她的儿子胡波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二是将杜迎春纳入低保救助。要在一个家庭里实行两个救助制度,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要通过这两个制度,除了必须符合政策要求外,还必须得到初审人员的同意,也就是必须获取与杜迎春生活在一起的左邻右舍的支持。 为了不引起乡邻之间的矛盾,镇、村两级首先行动起来,挨家挨户宣传政策,重点从“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的角度为胡波争取,尽早为胡波开通特殊的紧急绿色救助通道。周围邻居都投了赞同票,不仅杜迎春的低保解决了,免除她和儿子的新农合及新农保参保费用也解决了。 杜迎春家的情况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对他们的帮扶方案由此没有停过,在落实了特困人员供养和低保救助后,大家又把目标锁定在家庭生产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帮助中。 农村进入抢种抢收季节,杜迎春却犯了愁,种在田里的小春作物收不回来,原因是道路不通,机器无法下田收割,而她的身体,根本不能从事高强度的农田劳作。得知情况后,村委会帮他们解决了春种秋收的困难。 社会关爱暖人心 助残日,镇上将医疗救助款送到杜迎春手中,以缓解她常年服药带来的经济压力;为她送去秋季农作肥料;镇上出资为杜迎春购买了围栏,利用空屋圈建了一个大约12平方米的养鸡房,市残联将50只鸡仔送到杜迎春家中。为了解决销售问题,九龙镇相关领导做起了“销售员”,积极向亲戚朋友推荐介绍杜迎春家的“土鸡”,原本120元/只的鸡硬是卖到了200元/只,大家对多花的几十元钱一点都不介意,因为这是爱心,是善举。 杜迎春种植了两分田核桃树,核桃成熟了,就有人高于市价购买,没有卖完的核桃她便在村子附近出售,邻居和好心人也从不讲价,甚至还主动提高单价,去年她家的核桃收入了1000多元。杜迎春种植的蔬菜,成熟后她就运到城里的仁泽小区贩卖,时间久了,她和儿子的事情被人知晓,一些老顾客总是绕着弯专程去买她的小菜,要不主动提高单价,要不就不让她回找余钱。 如今,杜迎春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尽管未来还面临不少困难,但是,她是有信心的,这信心来源于党委、政府的帮扶,来源于社会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