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看过来 这些行业最吃香
作者:李莲 张娟 何菲 王勇 肖勋 谭明剑      来源:     日期:2016-03-07    


  技术性人才走俏 大学毕业生优势不明显


  本刊消息 为满足春节后求职者和企业用工需求,日前,我市举办了2016年“春风行动”首场大型招聘会。从现场招聘情况来看,机修工、缝纫工、月嫂等技能型人才很吃香,有些月薪甚至高达8000元以上。不过记者也发现,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求职难和用工荒依然存在,部分大学生找工作难,值得深思。

  技能型人才走俏 月薪轻松过4000元

  在招聘会上,25岁的沈昊在拥挤的人群中查看招聘信息。锁定目标后,他走到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展位前,简单询问后,企业招聘负责人给出他每月4500元的薪酬。“你有职业资格证书,又有近3年的工作经验,很符合我们企业的要求。”然而,沈昊并没有下定最后决心。因为,在这场招聘会上,抛光工最高的工资为7000元。

  在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展位前,不到半个小时,就有10多个求职者达成了就业意向。该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月嫂、育儿嫂的市场需求很大,工资待遇也很丰厚,其中月嫂最高能达到8300元/月,家庭保洁最高也有4000元/月,只要技术过硬,很容易找到工作。

  记者发现,因为有一技之长,焊工、车工、月嫂、货车司机等技能人才成了招聘会上的“抢手货”。

  人才供给不对称 大学生优势不明显

  记者了解到,本次招聘会主要针对的是各类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多层面劳动者,涉及的岗位主要是以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居多,另外也有机械加工、服装制造业等。

  “本以为招聘会上职位多,找工作容易一些,没想到转了一圈下来,却发现适合自己的很少。”文秘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孟飞羽表示,她看中的一家企业给机加工、铣工的工资每月都在3000元左右,而自己应聘的文秘职位才2000元。对于这种工资待遇,孟飞羽连连感慨:自己上了几年大学出来,收入竟还不如那些没上过大学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学毕业生与很多农民工的薪金水平已基本持平,主要原因与现在的“用工荒”以及大学生就业难有关,这是人才供给不对称造成的。现在行政管理、文秘、客户经理等适合大学生的岗位,求职者的数量远高于岗位数量,而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技工以及服务员等,则是岗位大大多于求职人数,从而出现了“白领”不缺,“蓝领”紧缺的尴尬局面。

  曹辉萍(月嫂 月薪:7000元)
  “二孩”降临 月嫂成为“香饽饽”
  九年前,曹辉萍是一名打工妹,每月工资仅几百元。九年后,她步入月嫂行业,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成为一名高级月嫂,月收入也高达7000元,客户预约更是早被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43岁的曹辉萍是我市绵远镇人,此前一直四处打工,收入微薄且不稳定。2007年到成都当保姆后,她发现周围专门照顾产妇的月嫂,其月工资高达5000元,几乎是她的3倍。同样的工作,只因没有月嫂证,不仅收入低,工作也只能靠朋友介绍,这让曹辉萍很是遗憾。2010年,她下定决心参加了月嫂公司培训,正式踏入月嫂行列。

  刚成为月嫂时,虽说每月能挣3000余元,但曹辉萍发现,很多客户对初级月嫂顾虑多多,宁肯多花钱请更有经验的中高级月嫂。这让她意识到,要做一个好月嫂,就得好好提高技能。“从初级月嫂到高级月嫂,要学的东西很多,专业经验也更丰富。”于是曹辉萍积极参加公司培训,翻阅护理、心理、烹饪等各类书籍,终于取得了高级月嫂证。

  成为高级月嫂后,曹辉萍更受客户青睐,不少客户都指定要曹辉萍照顾。这不,年前曹辉萍还在成都上班时,就接到了来自绵竹客户的订单,因手头工作2月6号才能结束,而绵竹产妇2月2号就已出院,曹辉萍劝说客户另选他人,但该客户却坚持等她回来。“都说曹姐你照顾得好,我就相信你。”

  “现在‘二孩’政策放开了,我们今后就更抢手了。”曹辉萍告诉记者,现在月嫂至少得提前3个月预约,金牌月嫂和高级月嫂就得更早,自己上半年的“档期”早已排满。曹辉萍说,明年她打算向金牌月嫂奋斗,根据行情,到时月薪可达1万余元。


  向军(质检员 月薪:5000元左右)
  怀揣技术挣钱不难
  “学得一门技能,对于一个人来说,终生受用,尤其是在求职的时候,更是‘敲门砖’。”向军说起这几年自己在外打拼的心得,深有感触。

  向军是我市东北镇联合村人,今年35岁。高中毕业后,便没有继续读书了,19岁那年,父母把向军送进了一家汽车修理门市,当了一名学徒。在当学徒的那几年里,向军凭着自己那股钻劲,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徒。2004年,向军应聘到我市一家较大型的汽车修理厂,从事汽车修理工作,经过4年的全面学习、提高,对于汽车修理来说,向军是行家里手,成为技术骨干。2008年地震后,浙江温州一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到我市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看中了他的专业技能,便录用了他。

  “很多企业不是需要的人少,而是很难招到企业想要的那种人。”向军告诉记者,他到那个企业也是凭借这么多年学到的汽车修理技术,自己学历不高,年龄方面也没有优势,唯一有点“含金量”的就是过硬的技术,企业看中的是你能为企业做出多大的贡献。

  向军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在厂里是一名质检员,还是一个班长,管理10台机械设备10个工人,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


  彭虎(董事长助理 月薪:4500元)
  从“单一”到“复合型”人才
  彭虎是我市新市镇人,目前在我市一家私企担任董事长助理一职。在公司里,他是领导和同事们眼中的“能人”,在家人朋友眼中,他是大伙心目中的“上进青年”。然而谁又知道,其实就在几个月之前,彭虎也和当下很多正在四处求职的人一样,每天东奔西走投递简历,整日为了找工作而发愁。

  彭虎在大学主修的是工商管理,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成都从事行政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彭虎曾一度做到了公司行政部副经理一职。但由于家庭原因,去年9月,他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回到家乡绵竹另谋生路,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回到绵竹后竟一直未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甚至在求职中多次碰壁。

  “当时其实有两家企业觉得我很不错,但是因为我不会开车,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其他人。”彭虎苦笑道,找工作接连碰壁后,他下定决心快速去考一个驾照,成为企业眼中的“复合型”人才。

  说到做到。彭虎当即去驾校报了名,并用三个月时间顺利取得了驾照,他还利用学习驾照的空闲时间,自学了人事管理以及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过完春节后,彭虎再次踏上了求职路,这一次他顺利地找到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很快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月薪拿到了4500多元。

  “其实现在企业需要的大都是‘复合型’人才,只要我们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同时多掌握一些专业以外的技能和知识的话,找工作也不是很难的事。”彭虎说。

  赵永刚(焊工 月薪:3500元-5000元)
  有技术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好工作

  3月3日,在我市某机械行业的电焊车间里,十几名工人拿着焊机,各司其职,正在对一块大型钢件进行焊接。在一处焊接点,30岁的工人赵永刚正和同事商量着怎样对这处焊接难点进行加工。

  一年前,赵永刚还是在沿海城市的一名打工者。“我在沿海城市漂泊了6年,在工地上扛过砖,在餐厅里打过杂,最后进了老乡介绍的一个机械厂里上班,当了一名电焊学徒。”赵永刚说,在沿海打工的日子非常难熬,孤独、陌生的感觉让他无时不刻不想念家乡。

  就在一年前,赵永刚在回家过年的时候,偶然通过朋友了解到我市即将举办招聘会的信息。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我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招聘会现场看了下。

  “那天招聘会现场的人很多,大家都忙着填资料、面试,很火热。”在看了一圈之后,赵永刚发现多家机械企业都在招聘焊工,于是,他选择了几家企业进行面试,留下了联系方式。

  “没过两天,就有企业给我打电话来了,我最终选择了一家待遇较好的企业,他们给的工资和我在沿海的工资相差无几。”赵永刚说,接到电话通知后,他就来到企业报到上班,一切都非常顺利。如今工作了一年时间,赵永刚和同事们相处融洽,他过硬的专业技术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工资越涨越高,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挣5000元,最低也可以挣到3500元。如今,在外打工的日子已经成了赵永刚的回忆,“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好工作,我会好好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赵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