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财政:折射政府民生情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01-26
2015年我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安,文体是民生之乐。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民生优先发展行动计划,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全力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全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2015年,我市投入47659万元,支持学校办学条件和设施的改善提高,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实施第2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继续减免普惠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的保教费,改扩建1所城市公办幼儿园,进一步缓解入园难问题。继续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启动两所高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校创建工作,提高高中学校硬件设施,免除1150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学费。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中职教育全面免学费政策。 ——2015年,我市共投入37349万元,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体制改革,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财政兜底政策。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380元,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2015年,我市共投入4943万元,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落实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体育馆免费开放,支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落实农村广播运行维护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资金投入,不断促进全市文化繁荣发展。 ——2015年,我市投入48649万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加大对残疾人、三无人员、五保户、孤儿等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落实就业促进与援助政策,实施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支持。 2015年,我市还充分发挥财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积极作用,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安排财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一年来,全市共投入20267万元,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产业扶持模式,安排企业应急转贷资金6620万元,产业发展奖补资金3000万元,参股德阳阳光天使投资基金500万元;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地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6400余万元,支持重点产品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52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投入运营。同时,我市还加大了对“三农”投入,全年共投入48514万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培育提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投入14449万元,扎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34条小街小巷的改造和48公里农村道路的改造,以及16座中小桥梁的维修加固、476公里的渠系整治等,极大的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我市还投入16048万元,加大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灾区生态修复和治理,使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民生财政折射的是政府的民生情怀,而对于这座城市的市民来说,正是通过身边每天接触到的民生改变,才共享了经济和社会双重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和民生财政的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