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奏扶贫曲 齐唱帮困歌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12-15
——我市实施扶贫解困工程纪实
再冷的冬天,也会有阳光温暖照耀的时候;再困难的家庭,也会有摘掉贫穷帽子踏上富路的一天。就在春夏秋冬的交替轮回中,就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奔波中,有许许多多的贫困家庭脱了贫致了富,有许许多多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岁月累积在脸上的褶皱终于舒展开来,穷窝里终于飞出了欢乐的歌谣。 这由穷到富的巨变,这由悲到喜的转换,得益于我市开展的扶贫解困工程,而扶贫解困工程也成了党和政府为困难群体解决就业、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基本难题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项目建设、干部帮扶等措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全市共实现4268名贫困人口脱贫。 专项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今年,德阳市下达给我市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用于遵道镇双土村、广济镇天平村等6个贫困村产业扶持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而这一资金的落实,让广济镇天平村党支部书记王泽富感叹:犹如一场及时雨。 “一到雨季,两条支渠的水便汇集在一起,洪水给周边农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今年我们用专项扶贫资金,计划修建排洪沟1420米,彻底解决老大难问题。”王泽富告诉记者,村上还将利用专项资金硬化1000米断头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西南镇红明村林依兰身患重病,儿子又在读大学,家庭经济收入靠丈夫种田和打点临工。针对她家具体情况,镇、村两级制订了具体帮扶措施,为她儿子募捐读书费用,农忙时节送农用物资、生产资料,平时进行临时救济。通过几年的连续帮助,现在她儿子快要大学毕业了,家庭经济状况也有了改善。 扶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让最需要帮扶的村和群众获得帮助。今年我市安排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46万元,以实施精准扶贫项目的形式,通过干部驻村帮扶渠道实施到户项目,摸清帮扶需求,因村施政、因户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全力抓好道路、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就业、上学、看病、住房、出行等难题,低保、五保、残疾等弱势群体持续得到有效保障,贫困群众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行业扶贫:发挥优势倾情帮扶 金花镇吉祥村和凤凰村山高路远,山上却有着丰富的木材和药材资源,这也是许多村民的收入来源。多年来,因为只有一条泥泞的山间小道,村民往外运送木材等只能依靠骡马,运输成本高,运输能力有限。要致富先修路。为了使村民增加收入,也让两村贫困户能够脱贫致富,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和金花镇启动了吉凤路建设工程。路修好了,为了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市扶贫移民局还用争取来的资金在两村栽种了1000亩的核桃和800亩的竹子。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我市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优势,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凝聚攻坚力量。加快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特困人员供养、疾病应急救助“五位一体”的救助机制和公益慈善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衔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达到99.58%;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户;实施“小农水”、农村供水、节水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社会扶贫:调动全员积极性 贫困学生有书读,是爱心人士给插上腾飞的翅膀;贫困户有米面粮油吃、有一技之长,是爱心企业在帮助他们致富导航;贫困村修上了水泥路,实现了要想富先修路的梦想;贫困村产业有发展,是社会关爱的结果…… 九龙镇清泉村在扶贫奔小康协会的帮助下,全村130多户农户和合作社种植了山药,总面积达140多亩,按目前的市价,毎亩收入在6000元至10000元。种植山药不仅使清泉村的部分贫困户脱了贫,还使山药种植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市通过强化社会责任,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工作。2015年,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在我市实施“星火燎原”等24个项目,涵盖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共投入资金489.72万元。 今年10月17日“扶贫日”前后,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扶贫募捐活动,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人踊跃参与,募捐到的款物全部用于帮扶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