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山绿水长在
作者:何菲/文 王义超/图
来源:
日期:2015-12-14
——我市实施生态环境工程纪实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登高举目远眺,一幅山青水绿的画卷赫然呈现:蔚蓝天空下,翠绿的九顶山绵延起伏,清澈河水如玉带环绕,城市高楼鳞次栉比,路面宽阔整洁,农田林网纵横交织……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绵竹大地绿色日益增浓,市民幸福感与日俱增。 “两大工程”让山川披绿戴翠 在清平镇文家沟,透过铅丝笼、竹栅栏制成的“铠甲”,香樟、银杏、竹柳、刺槐、红枫、迎春等苗木纵横交织。曾经饱受泥石流侵害、山体裸露的清平已经“换”上了绿色新装,重新展现勃勃生机。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今年以来,我市投入资金191.9万元,加大对24.11万亩国有林的林地资源、林木资源管护;巩固退耕还林3万亩,发放退耕还林补助331.8万元;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今年以来共对清平、天池及沿山镇乡补偿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18.55万亩,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20.22万元。 “两大工程”让绵竹收获了蓝天绿水,同时,这项惠及人人的生态工程,更有力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业种植等一系列助农增收的举措,带领林农一天天走向致富增收的道路。 今年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590万元,对林区中药材种植、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及林下养殖、菌类种植等实施补助,同时不断完善林区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有力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助推农民增收。预计2015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将达16.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将达2010元。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44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100%;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面积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在绵竹,一幅人与自然相和谐、小区与森林相融合、文化与风景相映衬的优美画卷在绵竹大地蜿蜒铺展。 农田改造让“贫地”变良田 在齐天镇圣寿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记者看到,经过一个多月的土地整理,曾经高低不平的农田如今已逐渐变得平整。原来阡陌交错的田埂也基本不复存在,不规则的小田块变成了四四方方的“大田”,更便于机械化耕种。农田旁杂草丛生的小土沟将被一条条笔直的混凝土标渠取而代之。 “过去田间都是土路,收割机都不肯进来,粮食产量也不高。”村民李代福告诉记者,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里的蔬菜种植也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产业发展更有前景。 通过土地整理,采用工程、农业技术等措施和对田、水、路、村综合治理,我市农村农田正向“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田园化格局迈进。今年以来,我市在富新镇、新市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预算总投资3812.85万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75万亩,预计新增耕地2797.16亩;同时以兴隆、齐天、土门3个镇乡17个行政村为重点,预算总投资6320.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98万亩,以切实改善项目区田间基础设施,提高农田基础地力,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