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民心厚民生 件件实事润心田
作者:张红/文 王平/图      来源:     日期:2015-12-10    

  ——我市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小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提档基本民生,兜住底线民生,解决热点民生……一桩桩、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大实事、大好事,提升了广大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让群众安心

  天气虽然寒冷,但齐天镇双坪村75岁的魏兴秀老人家里却是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来自我市居美家政公司的服务人员正在忙碌地为她家打扫卫生。看到大家忙里忙外抹灰扫地,魏大娘高兴极了。她说,“平时我与身患残疾的老伴生活,全靠政府把我们纳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有了家政公司的帮忙,我们生活得也更清爽整洁了,这都是享的党和政府的福啊。”2015年,市政府通过向社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让18800名老人享受到了像魏大娘这样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供养补助、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方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慈善、社会资金作用,加大了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情。2015年,我市共计纳入城市低保10773户16265人,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050余万元,人均月救助水平达到252元;纳入农村低保17956户18886人,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080余万元,人均月救助水平达到135.3元。同时,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绵竹市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切实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全年共对近两百人进行医疗救助。我市还建成19个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完成300张公办床位改造,在仁爱医院、源发花园新增了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在新市镇敬老院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等。

  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让残疾人暖心

  “1月份,民政部门开始为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给予补贴170元/月;人社局为其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给予保险补贴100元/年;7月份,残联开始为其实施无障碍改造服务……”打开我市残疾人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平台,输入“广济镇天平村龚金艳”,他们一家享受到的各项服务一目了然。

  龚金艳一家四口人,自己和丈夫是肢体残疾人,其父亲为盲人,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市残联、民政等部门的帮助下,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龚金艳告诉记者,今年残联为他们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工程,打了地坪、改水改厕,重新挖了排水沟、搭了雨棚、修了洗衣台,并换装了新门,打了适合他们一家人生活的灶台,现在一家人生活方便多了,他们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

  据了解,今年我市共对278户残疾人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为634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护理补贴费用,还为138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工程,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市残联副理事长刘大宏介绍,市残联将全面建立以残疾人朋友需求为导向的“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多元服务机制,将服务工作做到每个残疾人心里。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继续扩大,让群众无忧

  “多亏了新农合,让我们家渡过了难关。”谈及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好处,西南镇檀兴村的丁军感激万分。原来,其母今年生病住院,前后花去医疗费数万元,使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幸亏通过新农合获得了医疗补助,为他们家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

  据了解,我市一直都把做好新农合工作作为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大力宣传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在办理费用报销手续时做到准确、及时,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2015年,全市共有310926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58%,筹资金额达到2798.33万元,其中民政资助低保、五保、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23993人,资助缴费215.96万元。截至目前,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7.02%。

  另外,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参保人数达到19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到1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60元,达到380元……为解决群众的养老、看病等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