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刻的精彩绽放
作者:周静/文 王平/图
来源:
日期:2011-09-28
为了那一刻的精彩绽放
——德阳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文艺晚会完美上演背后的故事 “虽然整场演出没有大明星,但是节目有特色,突出了绵竹的本土文化,让人感觉很亲切!”“这是在绵竹看到的最好看的文艺演出,讲述的是绵竹人的故事,反映的是绵竹的文化和历史,确实精彩!”9月22日晚上,在绵竹体育馆精彩上演的以“感恩·奇迹·美丽”为主题的德阳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文艺晚会引起了现场观众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该场演出大气磅礴,富有绵竹本土特色。 “从7月中旬接到任务,到9月22日晚的精彩上演,短短两个月时间,要策划、构思、编导、演出一台如此高水平的大型文艺演出,压力、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最终为与会嘉宾和绵竹人民奉献上了一台值得一看的文艺演出,实现了我们的目标。虽然累了两个月,但是值得!”市文化馆馆长吴正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精心策划确定主题 绵竹文化馆的几位同志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够搞一台反映绵竹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的文艺演出,但是多年来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今年7月中旬,市文体广局、文化馆接到德阳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组委会任务通知,要在旅发会期间举办一场具有绵竹地方特色的高水平文艺演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巨大压力,市文体广局紧急安排,市文化馆的吴正孝、李惠新、谢康莉、杨义娇等一批同志立即开始着手准备。鉴于文化馆缺乏专业演出队伍和设施设备,经过反复商量、挑选,决定与绵阳一家演出公司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这台精品文艺演出。经过交流沟通,针对绵竹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双方主创人员最终确定了这台节目将通过舞蹈、歌曲联唱、情景魔术、快板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围绕绵竹三国文化、年画文化、剑南春酒文化和绵竹自然风光四个重点内容进行演出,并在短期内确定了策划方案。 费尽心思收集视频 此次演出一大亮点就是大型LED舞台背景,生动活泼、画质清晰的视频画面与舞台精彩的演出交相辉映,让演出效果锦上添花。为了收集、整理、制作这些画面,工作人员煞费苦心。5·12特大地震使文化馆以往各种电子文档、音频视频资料损失殆尽,工作人员从全市各相关部门单位、影视作品、文史资料等浩如烟海的视屏音频中寻找、收集各种可以使用的资料,对无法收集到的,还深入全市乡村城市重新拍摄,通过后期夜以继日的编辑、制作,LED舞台背景将当晚演出效果推到了极致。尤其是男子古典舞《魂壮绵竹关》演员们精湛的演出与收集制作的LED画面遥相呼应,让所有观众仿佛回到了战马嘶鸣的三国战场,体会到了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感觉。 几番周折敲定舞美 一台高水准的文艺演出,不仅要有精彩的节目,还要有良好的灯光、音响、舞美。而当晚清新、独特的舞美设计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记忆深刻。白墙灰瓦的川西民居、喜庆可爱的年画娃娃,几丛青青翠竹,让绵竹乡村旅游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良好的舞美效果,我急得好多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如何既体现绵竹特色,又符合首届旅发大会主题,还要有保证舞台的画面感,我们反反复复进行多次设计,最终确定了竹子、民居、年画几个最具绵竹特点的元素,进行有效设计。为了确保画面质量,这次的喷绘精密度比以前提高了几倍,最终效果不错!”吴正孝说。 整合资源完美呈现 绵竹文化馆具有了解熟悉绵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优势,但却没有专业的编导、演员和设施设备。而绵阳的演出公司有专业人员设备,却不熟悉绵竹的情况,在理念、节目构思上有所欠缺,为了提高此次演出的水平档次,突出节目的可看性、本土性,绵竹文化馆与绵阳演出公司整合资源,共同打造这台高水平的演出。为了确保本台演出达到最佳效果,两个月来,双方主创人员无数次往返于绵阳、绵竹,有时候为了一个动作,一个画面,讨论到半夜三更,加班、熬夜、失眠更是家常便饭。“虽然这两个月很累,但是作为搞艺术的人为了一台高质量的演出,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文化馆李惠新老师说。 “这台演出的成功除了主创、演职人员的努力,也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宣传部、旅游局、文化馆等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分不开。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给全市人民奉献更多更精彩的演出,满足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文体广局局长于天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