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山水好风光 旅游发展正当时
作者:张娟
来源:
日期:2015-09-14
——我市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纪实
同一时间,九龙镇清泉村的美人指、黑加仑、碧香、贵公子等优质葡萄也陆续进入盛果期,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葡萄市场价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是普通葡萄价格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红火背后,是我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做强旅游特色产业,全面发展旅游经济的坚强决心和信心。透过数据,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90.35万人次,同比增长29.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7亿元,同比增长37.04%,旅游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发展旅游催生新活力 绵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无论是九顶山、云湖、年画村、九龙山、麓棠温泉、玫瑰谷,都有着令人向往的美丽风光。 沿山绵延数十公里的旅游公路,串起了七个乡镇,沿山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带活了这里的乡村,带富了这里的村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扶持、鼓励、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通过大力举办梨花节、赏果节、采摘节等各类群众节庆活动,着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四季旅游发展体系。 就拿梨花节来说,每年三月到沿山欣赏梨花美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漫山的梨花不仅为沿山旅游聚集了人气,也带动了周边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少群众从中获益。今年梨花节期间,沿山的“水井湾”、“又一绝”、“且亭轩”等知名农家乐迎来了一茬接一茬的游客,优美的环境、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深受游客欢迎,令人流连忘返。 今年4月,一条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特色风景带——玫瑰路建成通车。这条道路将我市两个国家4A级景区与沿山旅游带有机连接,不仅拥有年画村、玫瑰谷、麓棠温泉等众多大型景点,还打造了玉泉圣母泉、板桥红霞杨等特色景观景点十余处,并修建了自行车专用通道,为旅游增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想到家门口能修这么漂亮的一条路,这是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不能错过啊。”在板桥镇海江村5组,村民林衣余正忙着对自家的房屋进行改造升级。林衣余的家紧邻板桥猕猴桃基地,让他对开办农家乐动心的原因,就是玫瑰路的全线贯通。 文化引领提高核心竞争力 去年5月,一部名为《绵竹年画传奇》的电视剧在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开始了为期4天的放映,收视率超乎预期,这是绵竹年画首次以连续剧的形式登上电视荧屏。同年11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动画片《年画村的故事》在我市开机,将大量绵竹年画元素融入到动画片中。 这两部片子的拍摄地,正是我市境内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绵竹年画村。这座以年画产业、观光农业、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景区村落正在成为绵竹人气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 市旅游局局长谭琦认为,年画村的成功,在于抓住了绵竹文化的内涵,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吸引游客,这是绵竹的核心竞争力。 年画文化、酒文化、三国文化、忠孝文化、宗教文化、感恩文化等都是绵竹为吸引游客打出的独有“好牌”。每逢节假日,集“年画文化、酒文化和三国文化”为一体的剑南老街总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已经成为绵竹独特的酒文化博览街。谭琦表示,下一步,市旅游局将集结绵竹大大小小上百家酒企的力量,把酒文化与绵竹乡村旅游有机融合。 提档升级激活沉睡资源 绵竹,自古有着“洞天福地、人杰地灵”的美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成德绵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绵竹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得到空前开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2年5月,随着成绵高速复线的通车,绵竹融入了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同时,绵茂公路、成兰铁路的建设,将使绵竹成为进入“九寨黄龙”最安全最便捷的黄金通道、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和通往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建成后,绵竹作为大成都旅游区重要节点的位置更为突出。 2014年7月,绵竹与四川旅游发展集团签订《绵竹市川旅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协议》,引资20亿元,对孝德、九龙等镇乡进行全面整合策划包装、深度旅游项目开发及品牌打造,全面推动绵竹旅游发展。 今年,市政府拨付2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以年画村景区、板桥彩林项目、玫瑰大道建设等为重点,全力推进景区景点及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中国玫瑰谷项目、川旅集团年画村和九龙景区提升项目、遵道颐心源项目、板桥彩林项目、汉旺401创意工场项目、清平旅游恢复工作和年画村提档升级项目的建设,全方位激活绵竹沉睡资源。 一个个“量体裁衣”的项目,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实践,为我市旅游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绵竹,一座融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宜居城市和现代化旅游名城正在“突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