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消息 扶贫攻坚帮扶谁、帮什么、怎么帮、帮到什么程度?今年以来,我市以“双联双帮”为载体实施“精准扶贫”,力促21107名贫困人口在2016年摘掉“贫帽”。“精准扶贫”犹如新风拂面,带给了农村新的变化。
精准扶贫到户
“请问您现在身体怎么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田间主要种植了哪些经济作物?……”这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玉泉镇玉江村驻村干部叶舒在自己的联系帮扶户宋国营家走访调查时的一幕。
宋国营是玉江村的贫困户。一直以来,老宋独自一人生活,加之最近几年身体不太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今年7月1日,联系玉江村的市委统战部干部职工来到玉江村,为包括宋国营在内的该村8户贫困户送去了鸡苗和鸭苗,帮助他们发展养殖。
近日,驻村干部和市委统战部的帮扶干部再次走进宋国营的家里,老宋显得很开心,“养40只鸡鸭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你们对我太好了。”宋国营一边喂鸡一边高兴地说。
“不入户,感觉都一样;一入户,才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精准扶贫不能‘一刀切’,只有找准了对象,定准了目标,才能扶真贫、真扶贫。”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不仅为每一名农村贫困人口建立了详细档案,整个帮扶过程也将全部载入档案。”2014年,我市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找准农村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
今年,我市下派挂职干部199名分赴全市199个村(社区)开展帮扶工作,实现农村帮扶工作全覆盖。各帮扶组深入帮扶村,走访村干部和村民群众,找准帮扶村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等突出问题及成因,进行全方面帮扶,帮助农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农村跨越发展。
“造血”扶贫提升内生动力
如今,我市实施的“精准扶贫”不再是简单的资金帮助,而是通过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
金花镇吉祥村和凤凰村山高路远,但是山上却有着丰富的木材和药材资源,这也是许多村民的收入来源。多年来,因为只有一条泥泞的山间小道,村民往外运送木材等只能依靠骡马,运输成本高,运输能力有限。要致富先修路。为了使村民增加收入,也让两村贫困户能够脱贫致富,2012年底,市交通运输等部门和金花镇启动吉凤路建设工程,分两期进行。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10.6公里的道路硬化。路修好了,为了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市扶贫移民局还用争取来的资金在两村栽种了1000亩的核桃和800亩的竹子。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金花镇吉祥村、凤凰村通村公路的打通,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连接村里村外的脱贫致富之路。
干部倾心帮扶,群众努力奋斗……在精准扶贫的“战场”上,全市上下紧紧按照“践行‘三严三实’、致力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努力向着“2016年全部脱贫、2017年巩固提升、2017年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体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