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保丰收
作者: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07-02    

  ——我市大力开展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小记


  走进广济镇石河村,大片的农田间,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在田间劳作,或在树荫下乘凉,有说有笑。在水泥村道的两旁,一条条笔直的沟渠交织在田野里,四通八达,水流欢畅,滋养着这一片土地。

  “今年春灌全靠这新修的沟渠,你瞧这绿油油的秧田,再也不用担心缺水了。”石河村9组村民杨世荣老大爷告诉记者,今年5月初,国家投资新建的渠系改造工程完工后,大春灌水立即就派上了用场,村里用水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张,村民之间也和谐多了。

  杨大爷说的渠系改造工程,就是我市2015年实施的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末级渠系改造工程。今年我市共投资300万元,在广济镇和玉泉镇新建渠道2.295千米,整治渠道25.34千米,渠系建筑物1170处。目前,工程已经全面完工。

  改造渠系 重在节水

  “原来都是杂草丛生的土沟,现在渠底都是水泥抹好的,真正实现了旱能灌上,涝能排出,旱涝保收啊。”杨大爷说,以前每年都要组织人来疏掏土沟,浪费人力财力不说,还没有什么效果。而工程实施之后,这一现状得到彻底改变。

  “末级渠系改造之前,渠道渗水、水利用效率低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始终困扰着农民,有时甚至发生农民抢水的事情。”市水务局行政审批科科长杜举说,末级渠系老化增加了用水损耗,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通用水“最后一公里”,实施渠系改造刻不容缓。为此,市水务局连年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从2012年至今,省级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在我市什地、齐天、板桥、兴隆、富新、新市、广济、玉泉8个镇乡实施了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共新建和整治渠道133.12千米。

  新建渠系 保障民生

  石河村19组和20组是当地最为边远的两个组,由于土质原因,这里只能种植花生、玉米等旱地作物。最让村民头疼的是,组里没有沟渠,一旦遇上干旱天气,田离家近的村民还能挑水灌溉,田离家远的村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作物枯萎。

  了解到两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后,市水务局将这里作为节水改造的重点部位,在与当地政府多次研究后,决定在这两个小组新建沟渠。通过几个月的加紧施工,两条崭新的沟渠贯通了两个村民小组。

  村里有了沟渠,最高兴的要数当地村民了。“终于结束了这么多年来靠天种地的历史。”看着家门口的沟渠,19组村民李秀珍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这条沟,不仅灌溉方便,还可以洗衣、排洪,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确保农村和谐用水,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为保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我市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建设高效农业的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造末级渠系,有力地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据介绍,2015年节水改造工程预计可恢复灌溉面积652亩,改善灌溉面积977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7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1万元,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