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企业吸纳优秀人才 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作者:本刊记者 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09-19
9月15日,我市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在市人社局就业服务大厅举行。当天的整个大厅,人来人往,众多大学生怀揣着希望,想在专场招聘会上谋得一份职位。据统计,当天共37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110个工种、1080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近1000名大学生到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有近300人签订意向性协议。
而据记者观察,尽管前去应聘的大学生很多,大家都是怀揣着希望而来,但也不乏有冷静的观望者,面对求职这一难题,每位大学生都有各自的想法。 打开就业空间大学生还面临哪些挑战?学生该如何转变择业观?企业如何转变用人观?专场招聘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索。 还未到9点,就有陆陆续续的大学生到了招聘会现场,先了解整个企业的岗位需求。“能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不管有没有合适自己的岗位,都要来看一下,有希望总是好的!”正在企业摊点前咨询的李艳告诉记者,她是今年毕业的,档案在人社局,人社局通过她留下的手机号码给她发了招聘会的信息,她看到后今天就来了,她所学专业是文秘,一直没上班,就是在寻找机会。 记者发现,当天招聘企业所需要的岗位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营销、技术工人等方面,而一些需要特殊专业人才的岗位相对要少一些,这也反映出企业的用工需求。应聘者们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工作岗位的信息,找工作除了关心工资、待遇,大家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发展、应聘岗位是否有发展空间等。 在一家酒业摊点前,前去咨询、填报名表的人比较多,该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是销售、会计、办公室人员,报名坐“办公室”的大学生是异常火爆,而销售人员却少有人问津。负责企业招聘工作的李先生对记者说,这个现象说明大学生的某种求职趋向,他们不愿意从一线做起,而是想做轻松的工作,这与一、二线城市不同,这些城市求职的大学生在岗位要求方面要积极一些,肯吃苦,只要待遇可以,他们愿意从基础做起,尤其是沿海城市,人才太多,求职的压力更大,要想满足自己愿望的岗位确实太少,机会也少。 毕业于川师大音乐舞蹈专业的小李,当天勇敢地应聘一家化工企业的行政管理职位,这样的专业应聘行政管理,确实“出入”太大,但是小李却看得开,“没关系,先找份工作吧,要想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容易,相信自己将来能在企业有所发展,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说吧。” 就在这家招聘企业,毕业于川外成都学院的杨阳,拿着英语8级的证书应聘企业的英语翻译一职,坐在摊点前,他与招聘人员进行了英语对话,他是当天应聘英语翻译职位中,英语等级最高的,这让招聘人员非常高兴。杨阳之前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如果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要好一些,毕竟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哪点不好呢!”他告诉记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杨阳那么幸运了。张磊是在母亲的陪同下来的,毕业于四川通信学院的他学的是计算机网络,之前他在一家通信公司做技术维护,做了一年,就没去了,原因何在?原来公司又安排他做营销,这在他看来,却觉得不“安逸”,做营销对于自己来说有点“不适合”,还是做专业对口的工作好一些。于是,他就没在那上班了。今天到招聘会现场来看有没这方面的岗位,但是,很失望,没有合适的。“找不到算了,慢慢找,以后有机会再说!”张磊无奈地说。 天地人和劳务公司为广汉一家企业招聘工人,所需要的岗位是车间工人,熬糖、和面、油炸之类的工种,而一上午时间,就三个人报名,而这三个人还并非大学生,可以这样说,没大学生来咨询。招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然也不是永远做这些,要看各人的才干,不可能一去就从事管理,连经验都没有,很难做好管理工作。 年薪10万!金福鑫的全国营销总监开出了这样的待遇,待遇高,当然所需的条件或自身条件也得高才行,前去报名的廖廖无几! 大学生求职不容易,是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其大背景的因素,但也与自身有关。2009年才毕业,如今在一家劳务公司上班的谢小凤,是过来人,很有感触,她在大学学的是商务专业,毕业后应聘现在的这家劳务公司行政管理,现在月工资1200元,工资不高,但是她很满足,“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可以说很少,自己的同学都没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80%的都很难对口,而一些大学生却放不下架子,不愿意从一线做起,刚毕业,就一个文凭,而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所以说,大学生要端正好心态,肯学习,企业才喜欢。现在工资少不要紧,关键要抱着积累经验的态度,而且,大学生要有定性,不能三心二意。” 现今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毕业喊工作难找,而一些私企却招不到所需要的人。两者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 说白了,企业招工与大学生求职,就像水与火,水火不相溶,总会有纷争,但是最终如果想在一起,必须包容,才能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