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蓉: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作者:本刊记者 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05-13
■人物名片: 田春蓉,女,1963年6月出生,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剑南镇仿古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2007年12月被调任到剑南镇五路口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在仿古社区工作期间,她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也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念念不忘的好书记。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当好一名社区党支部书记,首先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多年来,无论工作战场转到哪里,田春蓉都这样时刻警醒自己。2007年12月,她被调到剑南镇五路口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因为对五路口社区的基本情况不够熟悉,她便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穿梭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搜集民意,并和社区干部一起探望高龄、孤寡老人以及困难户、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从生活、心理上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只要是为老百姓办事,田书记从来不知辛苦,无论老百姓有什么困难,她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在她心里,老百姓就是天。”一位社区工作人员非常敬佩地说。 2008年5·12特大地震,当人们还处在一片恐慌和不知所措时,田春蓉已经带领社区干部在第一时间奔赴受灾现场,及时疏散群众、安抚群众、了解居民的受损情况。地震后没有办公室,社区只能在棋盘街的一个建筑空地上成立一个临时办公点。由于社区和镇政府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当时的交通也极不方便,为了每天能按时领到救灾物资并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上,她都要步行往返好多次。同事们看她脚被磨起了水泡,皮肤也晒掉了皮,都心痛地劝她坐下来休息休息,她却只是笑一笑说:“没什么,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扛过这艰难的时候。” 由于社区人口众多,每天来办事、领取物资的居民也特别多,有的居民会经常闹点小情绪给社区找麻烦,这时田春蓉总会热情接待并耐心解释,直到居民理解为止。几天下来她的嗓子沙哑了,几乎说不出话来。那段时间,她和工作人员每天中午都只吃一碗方便面充饥,旁边的居民实在看不下去了,送来了饭菜,令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田春蓉却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不能收下这些东西,为大家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何况大家现在的条件都很困难。”因为长时间工作,她的鼻窦炎犯了,导致满脸肿胀,为了不让别人看见,她就戴着口罩上班。同事们看着她难受的样子,都“逼”着她去医院看看,她却不肯,只是抽休息时间买了一点药应付过去。由于工作的劳累,加之营养的缺乏,她变得又黑又瘦。一次在上班途中,她的双腿突然抽筋,行动困难,然而她并没有请假休息,而是咬紧牙到最近的诊所去医治。当时诊所里的医生都劝她到医院治疗,她拒绝了,她坚持让医生给她打了一针,待病情稍微有所好转后,她又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后来大伙儿知道这件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抗震救灾的担子刚刚卸下,灾后恢复重建的重任又落在了田春蓉的肩上。她深知“安居才能乐业”,让老百姓早一天重住新房是恢复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工作顺利开展,她亲自到社区调查了解情况,并积极做好房屋加固维修的宣传工作。填表格、联系业主开会、统计数据,冒着30多度的高温,田春蓉带领社区党员干部频繁往返于板房区与老城区之间。 茶盘街改造是广大居民多年的愿望,田春蓉通过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终于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了拆迁改造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考验了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更考验了他们的工作毅力。期间涉及到的拆迁赔偿问题、安置问题以及后续相关很多问题都一一摆在社区面前,需要社区协调。繁琐复杂的工作面前,田春蓉总是语重心长地安慰大家说:“同志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办法一定比困难多。茶盘街改造是居民多年的愿望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信心完成好这项拆迁工作,向上级党委、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就这样,田春蓉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不分工作时间,改变工作方法,利用住户休息间隙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作宣传解释、摸排摸底工作,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居民在赔偿问题上提出超越政策范围的要求,田春蓉既要在政策范围内又要站在居民立场争取最大利益,这样的协调工作经常做到深夜。声音哑了,脚走肿了,但换来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田春蓉说:很值。如今,改造后的茶盘街道路宽敞,环境舒适,昔日脏、乱、差的现象不复存在,过往居民对此是感激不已。 就是这样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十余年来,田春蓉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愿,才有了今日幸福和谐的大家庭,才有了今日文明美丽的五路口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