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守信中国农民”刘德云:我一定好好活下去
作者:本刊记者 李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05-12
■事件回放: 今年52岁的刘德云家住东北镇天齐村一组,5·12大地震前,他在绵竹市广济镇红瑞化建公司搞矿石推销。5·12地震那天,他到离厂10多公里的什邡山里的蓥峰公司交货。吃过午饭后,他在这家公司五层楼高的二楼上和其他3位朋友一起喝茶。随着楼房剧烈的晃动,他和其他几位朋友顷刻间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由于没有水喝,加之腿部伤势过重,他渐渐支持不住了,到5月15日晚上9点30分左右,他计划放弃自己的生命。此时他想到5月12日上午在本公司出纳小马处借了3000元钱作业务用,当时并没有打借条。为了那位年轻出纳的清白,他拿出钢笔在自己的手腕上写下“我欠王老大(公司老总王贤贵)3000元钱”。5月16日晚上7点,在废墟中挺过100小时的刘德云获救了。经过324医院野战医疗队紧急抢救,刘德云获救的第二天就清醒过来。他告诉女儿刘源源:“如果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
转眼之间,距离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了。在那场罕见的自然灾难中,我们曾见证了不少生命的奇迹。在废墟中被埋超过100个小时获救的刘德云便是一位生命奇迹的创造者,在生死难料的危急关头依然恪守诚信,在手腕上写下特殊的欠条——刘德云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广为传颂,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在5·12大地震三周年前夕,曾经的伤痛是否已经被抹平?刘德云现在生活得还好吗?带着这些牵挂,记者来到东北镇去寻访这位生命奇迹的创造者。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东北镇天齐村回访刘德云一家时,又收获了另外一份感动。见到刘德云,他和记者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外貌看起来一点也不像50多岁的人。他为人热情,说话嗓门很大,他向记者展示着在5·12地震中留下的伤痕,说:“你看,转眼三年都过去了,我的腿都好了,装上的假肢很灵活,就像完好的腿一样。” 虽然早已接受了左小腿截肢这个事实,但刘德云还在慢慢适应“一条腿”的生活。刘德云说,他在外奔波忙碌了一辈子,还是能找些钱,操持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这让他很幸福,“我马上就要换上新的假肢了,那会更灵活,等农忙过了,就出去找钱,很多老板觉得我的诚信可靠,都愿意找我帮忙,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在刘德云家的房顶上,“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刘德云告诉记者,这三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曾经救援过他的人。“现在家里的生活已经慢慢好了起来,对于那些有恩于我的人,我一定会回报他们,之前我都趁农闲去了南京和重庆,带上了我们绵竹的特产去感激他们,永远铭记他们的恩情。”刘德云重复着这句话,质朴的他觉得从地震发生到现在,他欠了太多人情,救援人员、医务人员、志愿者…… 刘德云说,诚信做人、知恩图报,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地震后,刘德云全家获得1.2万元的修房补助。经济并不宽裕的他,用1万元买了一台锅炉,在板房区开了一间公共浴室。其他的浴室每人收费8毛钱,他只收4毛:“我也是为了报答社会,共产党为我捡了条命,我就把我的钱去开了个澡堂,方便那些人洗澡,也收了点费,但是这个费用买煤都不够,我想我只有这么大的能耐报答社会报答共产党。” 由于没有多少人来洗澡,澡堂开了不久之后被迫关门,为此,老刘还亏了几千元的本。一年多来,刘德云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是去年8月8日台湾遭受台风灾害的消息传来后,他还到村上捐了260元钱:“我就想,我在地震时候,我们四川绵竹,各界的人都在捐,不少地方都在关心我们,为啥子人家出事情我们就不管呢,不可能嘛。如果我包包里再有钱,我还要捐得多,但愿我今后能够找到钱,我都会挺身而出,该出力的出力,该出钱的出钱。” 尽管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尽管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刘德云的脸上依然随时洋溢着笑容。生活还得继续,未来的路还很长,作为地震的幸存者,刘德云说,感恩社会、乐观奋进,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在刘德云家的正屋,墙上挂着一本南京的挂历。刘德云5岁的小孙女都知道,在南京,有个消防警察许叔叔救了爷爷。刘德云说,尽管绵竹与南京相隔千里,但在他的心里,南京就是他的第二故乡,等到以后生活好了,他还会去看望救过他的亲人们。 说话间,刘德云站起身,拍了拍自己的左腿。现在,他可以借着假肢,撑着拐杖独立行走了,只是不能走太久,因为截肢的地方还没有生长好,等磨出茧了,就能自由行走了:“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一想到共产党花不少精力把我从废墟救出来,国家又给我医腿,把我的命保到,我觉得还是高兴的,所以就算再困难,我都要好好活下去。只要有条命在,我一定好好生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