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梨花开 芬芳引客来
作者: 张娟 王义超
来源:
日期:2015-03-12
——我市“花节经济”发展小记
每当这个时节,以梨花为媒举办的梨花节便拉开帷幕。通过政府搭台服务、农民唱戏增收的方式,让不少沿山农民在梨花节活动中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旅游。 >>>以“花”为媒,政府搭起旅游台 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具有浓郁乡村特色旅游风情的绵竹梨花节,自1999年3月举办以来,已成为我市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1999年,首届梨花节引来10万看花人。当年9月,大批外来的水果营销大户慕名来到沿山果农家中,那年的梨子卖出了从未有过的好价钱,一时间花贵果荣。眼瞧着梨花变成一种经济资源,市委、市政府果断制订出“梨花战略”:修沿山旅游公路,打通沿山镇乡,让梨花连成一片,形成规模优势。据资料显示,我市第一届梨花节旅游直接收入200万元,“花节经济”产生的巨大效应不仅给沿山农民带来了致富商机,也迎来了沿山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 梨花节的应运而生,是我市实施沿山经济开发战略的重要成果。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节庆旅游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加之九龙山——麓棠山乡村旅游景区等融自然与人文风光于一体的沿山旅游景区的更加成熟,我市倾力打造的“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景致愈加散发出独有韵味,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体验的好去处,也为沿山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好路子。 从梨花节举办以来,我市沿山各镇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做梨花文章,引导群众改种和扩大梨树种植规模,修建规模档次不同的农家乐,多元化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先后投资修建了连接沿山多个镇乡的沿山公路和温泉大道,麓棠温泉、玫瑰园、高效农业园、四季花田、年画村、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等景点像一颗颗珍珠被串联起来,成为梨花节期间吸引游客的多个“看点”和“创收点”。 >>>以“节”开道,农民增收笑开颜 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不约而同地汇聚到沿山的花海中,或赏花、或品茗、或观景,同时带来的还有周边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花节经济”的活力进一步凸现。 利用新农村建设契机,我市把旅游景点进行整体布局,红红火火办起农家乐。从简陋的单家独户经营,到颇有规模的特色化经营;从单调的餐饮、鲜果销售服务,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配套服务,迅速发展的农家乐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旅游热潮”。九龙山庄、水井湾、鲜李园、李园、溪水人家、天香园……每逢节假日,这些农家乐门前就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自驾车,人们或在小院里把酒言欢,或在画着年画的墙壁前合影留念,或在田间地头漫步游玩。“每年梨花节的时候,我们的生意就特别好,接踵而来的客人忙得我们不可开交,一天的营业额最高能有上万元。”一农家乐老板乐呵呵地说。 九龙的草莓、遵道的红心猕猴桃、金花的绿壳鸡蛋……这些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引得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购买,借着梨花节的东风,一传十,十传百,农民个个赚得笑开颜。不仅如此,轻松赚钱的还有坐在梨树下卖野菜和草药的大爷大妈,野生的折耳根、蕨苔、枸杞芽、金钱草,这些在农村很普通的东西在城里人眼里全部都是宝。 如今,以花为媒,文旅结合、农旅互动,全方位、多元化宣传和展示绵竹梨果产业和旅游资源,正成为新常态下我市推动沿山旅游发展,提升“酒乡画城·山水绵竹”城市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