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建:让爱传承
作者:本刊记者 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09-15    
       2010年2月27日,王代建因病去世。根据他的遗愿,他留下的两枚眼角膜中有一枚对口捐献给了援建绵竹的江苏人。
       2010年3月6日,受捐者江苏泰州市市民朱文英成功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这位39岁的下岗女工,患有先天性角膜变型。为治好该病,她5年前就开始寻医之路。当接到准备手术的电话后,她与丈夫激动万分,她感到自己的生活终于有了希望。
       王代建为感恩江苏,对口捐献眼角膜的善举感动了整个中国,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如今,这位可敬的人已经走了一年多时间,但他的女儿王兴琪和妻子如今生活得怎么样?5月7日,在5.12大地震3周年即将到来之时,记者走进了这个家庭,见证了这个不幸家庭的幸福。
       在土门镇天宝村11组,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农民新居首先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谁会想到,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而如今,这里已经被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所取代。在王兴琪小朋友的家门口,屹立在记者面前的是一栋造型别致、白墙青瓦的两层小洋楼。在她的家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整齐地摆放客厅中。王兴琪的母亲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她们一家人就搬入了新居,房子差不多有150个平方,与地震之前的相比,好了好多倍,“我们现在的生活丝毫不比城里人差。”她说。
       父亲去世后,年仅12岁的王兴琪不仅失去了父爱,还失去了许多童年的乐趣。放学回家后,懂事的她经常抢着帮妈妈做家务,忙农活。在父亲去世的这一年多时间里,王兴琪并不孤单,因为许多爱心人士一直都在关注着她的成长。王兴琪说,这一年多来,她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这些人的名字我都记得很清楚,有江苏泰州的黄娟阿姨,江苏常熟的王振良叔叔,澳门一个度假村的员工集体,还有江苏泰州一位不知道名字的警察叔叔……”在这么多爱心人中,王兴琪对江苏常熟的王振良印象最为深刻,这位江苏常熟董浜镇红沙村的农民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慈善事业。大地震后,即将辍学的王兴琪在王振良的帮助下重返校园,王振良答应帮助王兴琪读完初中。除了在经济上的援助,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也都在关心着王兴琪的成长。更有的与王兴琪已经成为了好朋友。石家庄的一名初中生叫班书雯,她就是其中的一位。王兴琪告诉记者,她们平常主要通过书信来往,在信中,她有什么烦心事都会讲给班书雯听,而这位从未谋面的姐姐总是热情地开导着她。“和雯姐姐聊天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书信来往已经快一年了,她经常寄给我漂亮的贺卡,上面写满了给我的祝福。”
       去年5月份,王代建的眼角膜受捐者江苏泰州人朱文英来到四川寻找“亲人”。当她找到王兴琪母女时,朱文英当即将王兴琪认作干女儿,并表示愿意和王兴琪的母亲一起供养王兴琪长大成人,却被其婉言拒绝了。“我们只是遵从王代建的心愿,他的心愿能够了结,我们也问心无愧。”
       面对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无私援助,王兴琪一直心怀感恩。每逢节日,她都要给这些叔叔阿姨发去一条问候的短信、打个电话,或者寄一张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谢谢叔叔阿姨对我的关怀,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去年7月份,通过朋友的介绍,王兴琪的母亲与绵竹人李元清重组了新家庭。王兴琪告诉记者,“李叔叔对我很好,每天早上他最早起来给我们做早饭。去年我生日的时候,他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平常还带我玩,给我买礼物。”来到这个特殊的家庭,李元清用自己厚实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王代建的大义之举一直影响着我,我很钦佩他。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他没有完成的事,照顾好他的家人。”在和记者的交谈中,李元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