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更美 产业更强——全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代表来绵竹参观考察侧记
作者:张 娟
来源:
日期:2011-05-09
灾后重建,既是一场“强筋健骨”的重生经历,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历程。一幢幢拔地而起、特色鲜明的建筑,一片片分外显眼的新绿,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经过三年的灾后重建,我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城乡处处生机盎然。5月5日,全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的代表们来到我市,进单位、走企业、入农村,实地了解地震灾区产业发展、就业促进、扶贫帮困三项工作的措施,感受这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取得的成效。
工业经济超过震前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建设提升跨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质提效,多种渠道扩大就业,帮贫扶困民生优先——经过近三年的恢复重建,绵竹实现了产业从恢复到振兴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边走边看边想,与会代表深切感受到,绵竹之行是一次关于民生的“发现之旅”,更是一次关于民生的“启示之旅”。 鲜红的“为人民服务”大字,总服务台后站立着微笑的引导人员,一走进我市政务服务中心,与会代表就感受到浓郁的“以人为本”的氛围。步入4楼的就业服务大厅,当地的企业和群众正在进行的“双向选择”吸引了与会代表的目光。当得知这里每周都要举行招聘会,为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后,与会代表对这种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举措称赞有加。在服务大厅一角,一次特殊的招聘正在进行,利用现代技术,工作人员正在和有求职需求的群体进行视频通话。“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政务服务中心。”与会代表立即热烈地议论起来。 “扩大就业、帮贫扶困,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党委、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就是,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群众的素质、促进就业。”“只要坚持民生优先,就能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德阳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成效明显。”在考察过程中,几位与会代表边走边讨论着。 环境优美的厂区、干净整洁的车间,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屠宰分割生产线,在江苏雨润集团对口帮扶投资的生猪屠宰项目——绵竹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里,全自动屠宰分割生产线正在运行,生猪屠宰、分割等工序有序进行。“公司的运作模式是什么,环保设施是按什么标准配套的,年产值可达多少?”在为眼前这座现代化屠宰企业感叹的同时,与会代表纷纷向公司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询问自己关心的问题。 刚进入孝德镇年画村,身着古装的当地群众就涌上来,为与会代表送上小小的年画纪念品,表达对客人们的欢迎。来到三彩画坊,省政府法制办巡视员李联军和正在进行年画创作的当地村民热情地交谈起来,年画产品的种类、制作周期、产品价格……李联军问得很细致。 “我大概是在6年前来过绵竹,当时也了解过这里的年画。今天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绵竹年画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年画村现在成为特色旅游景区了。我仔细问了一个群众,据说他的一件产品出来后,要卖1000多元。年画产品的价值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就高了,真的不错。”李联军高兴地说。 “变了,变了!”一路走来,代表们见证灾区巨变,产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我市当前和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