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恩人回绵“省亲”
作者:本刊记者 王平 实习生 肖勋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04-21    
       编者按:经过灾后三年重建,绵竹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51万绵竹人涌动着对江苏援建者最深切的牵挂,怀揣着对江苏亲人最深情的感恩。“江苏人民亲,江苏援建好”不仅书写在绵竹最醒目的地方,更镌刻在每个绵竹人的心里。
       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前夕,绵竹人民邀请江苏恩人代表重返绵竹,感受见证震后三年灾区的新家园、新生活、新面貌和新气象。
       请“恩人回绵”,不仅仅传递着感恩,也传送着浓浓的爱心和暖意。绵竹儿女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广大援助绵竹的江苏人民能够放心,希望大家能够看到绵竹在灾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4月17日-19日,孔祥清、马兵、唐宏3名江苏亲人回绵竹“探亲”,在我市有关方面的陪同下他们走访曾经战过的地方,回忆往事,追寻过去,看今朝绵竹巨变。记者随行记录了他们三天来在绵竹的点滴。
       4月17日下午,3名江苏恩人来到我市“三馆三中心”,那里正在举办“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图片展”。“刚到灾区参与援建时,绵竹各村镇的卫生所医疗条件很差。如今,医疗规模和水平已远超当时的水平。看到绵竹3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实在太欣慰了。”曾任江苏省对口援建医疗卫生总队总队长的孔祥清感触颇深。
       在苏绵公园摆摊的制作糖人的民间艺人赵忠华和公园游玩的绵竹市民听说是3名江苏恩人回绵竹了,立刻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江苏亲人回来。赵忠华还特地用糖做出“感恩江苏”四个字,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在苏绵大道二号桥相邻的剑南镇金陵雅居,曾任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绵竹项目部经理的唐宏说起这里的变化更是滔滔不绝,“当时参与援建剑南镇金陵雅居安置房项目,我永远记得那个下着瓢泼大雨的夜晚,领着20多个兄弟在大雨中奋战一夜,终于在第二天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没有延误工期。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回绵探亲的还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马兵,一路行进中他不断地用相机记录绵竹变化的一点一滴。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绵竹了。“看到现在绵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太开心了。”
       18日上午,在市人民医院,孔祥清与该院的班子成员及卫生局领导亲切座谈,“这是我们出的画册,里面记录了你们在绵竹的汗水、足迹和你们援建的成果。”市人民医院院长金鸿递给孔祥清一本画册。
       “现在绵竹的医院硬件是一流的,并且建筑融入江苏的地域文化,在你们的帮助下,特别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大的变化。你们来援建我们,现在我们感恩江苏,回报社会。前几天,我们开始对口支援凉山州普格县的乡镇卫生院,我们把取得的成果又回报社会。”
       “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医院的目标是信息化、创三级乙等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能翻番。”
       谈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孔祥清说:“医疗资源要下沉,优质服务要延伸。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指导和培训、管理。民生不仅是教育,卫生也是民生,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和体制。”
       在绵期间,孔祥清还到市中医院、汉旺医院等地指导工作,查看现在的医院变化,交流医疗管理经验。
       孝德镇大乘村10组村民黄孟义是孔祥清曾医治过的病人。18日下午,江苏恩人一行来到大乘村看望黄孟义。黄孟义激动地说:“你看你看,我现在走路基本上没问题了。”在自家的院坝里,黄孟义一圈又一圈地走着,并告诉孔祥清,自己的生活现在已经能够自理,“感谢你们,感谢江苏亲人啊!”
       听说黄孟义现在下蹲还有一定难度时,孔祥清立刻记下她家的电话,“你放心,过几天就会有人给你打电话,给你说最积极有效的康复方法。”临别时,孔祥清特别对黄孟义说。
       2009年,为了让在地震中被砸伤膝盖和小腿的黄孟义恢复行走能力,孔祥清曾三次到她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几个月后,黄孟义终于能够独立行走。
       在汉旺新城、在遵道棚花村、在金花玄郎村、在孝德年画村、在孝德新城……3天,绵竹的城乡巨变,给江苏亲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访探亲,留下了苏绵人民的深厚情谊,这种难以割舍的兄弟情谊,随着时间的递进,越来越深厚和久远,越来越弥足珍贵。
       ■人物名片:
       孔祥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曾任江苏省对口援建医疗卫生总队总队长。结合在绵竹的实践,主编《地震灾难学》一书,为应对重大灾难提供了“作战指南”。
       ◇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历:2008年5月14日紧急参加到北川的抢险救援。2008年6月23日到绵竹参与医疗卫生救援和恢复医疗机构的秩序。
       ◇难忘的片段:孝德镇大乘村的老大娘黄孟义,在走访中我去过她家二三次,指导她康复,当时她用双拐行走,后来很快康复后,丢下双拐杖。当时来绵竹的卫生医疗总队一直住在市人民医院板房医院附近,来的年轻医护人员较多,每晚上晚饭的时间不好安排,我就买了几十部敌战片给大家放映,每晚从8点到10点之前,大家集中收看。
       ◇新变化新感触:现在来绵竹看到最多的是人们脸上的笑容,人们安居乐业的开心,我很感动,很开心,也很欣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一生的财富,一直鼓励着我,这次回绵竹来,想再看看灾区人民是否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完全从灾害中走出来。
       ◇祝福寄语:祝福绵竹人民健康幸福;祝福绵竹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取得长足的进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上有明显的改观;祝愿绵竹医疗机构在优质服务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人物名片:
       马兵,南京市消防支队夫子庙中队中队长,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历: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其所在中队总共进行了13天的高强度救人工作。
       ◇难忘的片段:第一次到四川是地震后到北川去救援,在13天中,我从废墟中救出17人。当时感觉时间就是生命和灾区人民的坚强。第二次来绵竹参加在孝德中学的落成典礼,看到绵竹大规模的建设场景。第三次是这次来绵竹,看到的是焕然一新和张张欢乐的笑脸。
       ◇新变化新感触:绵竹是我的第二故乡,有太多太多的记忆留在了这里,祝愿绵竹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祝福寄语:现在都建起了好房子、好学校、好医院等,江苏与绵竹从过去的生死相依到现在的心手相连,祝愿绵竹的明天更美好。
       ■人物名片:
       唐宏,南京援建剑南镇的项目工程负责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绵竹项目部经理。
       ◇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历:震后随南京指挥部到剑南镇援建,参与了金陵雅居和金陵月亮湾小区的建设。
       ◇难忘的片段:2009年3月22日到绵竹,2010年10月20日回到南京。总共在绵竹一年多时间。在2009年我刚到绵竹不久,父亲查出胃癌中期,需要及时做手术,当时母亲打来电话,但工地上刚开工,事情千头万绪,援建指挥部要求必须在当年5·12前完成2楼主题施工到4楼,我强忍心中的痛苦,只有通过电话安慰病中的父亲。
       ◇新变化新感触:因为南京剑南一家亲,共建和谐新家园。看到灾区同胞喜迁新居,我们每个援建者心中只有一个字“值”。
       ◇祝福寄语:祝福绵竹人民在未来日子生活得更幸福,祝愿江苏和绵竹友谊万古长青,剑南和南京的情谊更加深厚。

孔祥清、唐宏、马兵在“三馆三中心”参观汶川地震绵竹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图片展

在苏绵公园参观时,绵竹糖艺人赵忠华向马兵赠送书有“感恩江苏”字样的糖艺作品

孔祥清在绵竹市人民医院与院长金鸿等作交流

孔祥清在孝德镇大乘村10组看望曾经救治的地震伤员黄孟义的康复情况

在苏绵竹公园参观时,板桥镇兴隆村11组妇女李富群等听说江苏亲人回"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孔祥清、唐宏、马兵在南京援建剑南镇的金陵雅居小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