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帮助群众敲开“幸福门”
作者:彭嘉乐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11-18
没有一技之长,始终靠着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兴隆镇灵桥村村民李明会怎么也没有想到,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市人社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的免费育婴员培训班后,不仅学到了一门技术,还通过培训中心牵线搭桥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月可以挣4000元的工资。”李明会坦言,之前在成都一火锅店当服务员,工作十分辛苦每月也只能挣到1800元左右,这次培训让她的人生得到了转变。 近年来,无数像李明会一样的人在市人社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帮助下,学到了技术,找到了就业的金钥匙,打开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多种免费技能培训提升素质 11月3日,在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记者看到,50余名妇女正坐在教室里,一边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一边记着笔记。“以前帮人家带孩子太粗心大意了!”今年39岁的张贵英从课上学到了很多对工作有用的知识,涉及到婴幼儿的日常照料、日常生活保健护理和婴幼儿的教育等各个方面。 今年以来,市就业局不断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邀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老师,采取订单、定向的方式,常年开设创业培训、育婴员、中式烹调、汽车维修、餐厅服务员、绵竹年画等20余种免费培训班。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了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各认定的定点培训学校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培训网络。今年1至10月,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已开班9期,其中餐厅服务员培训班2期,汽车修理工2期,创业培训班2期,焊工培训班1期,育婴员培训班2期。共计培训3713人,其中青年168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00人的84.35%。对357名人员在市场定位、企业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创业培训,参训学员全部考核合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00人的89.25%。 服务企业提高就业质量 除了关注群众个人的就业问题外,市人社局还经常深入企业,摸底调查,及时掌握企业的用工情况,时刻将企业的用工难题放在心上。一方面,该局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人才,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定期为企业培训各类人才,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今年6月,在市人社局举办的民营企业招聘周上,25家企业的招聘桌前都排满了前来应聘的人,“一上午就收到了50多份简历,大大解决了我们公司的用工问题。”四川绵晟印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只要一举行招聘会,人社局就会通知他们前去参加,每次都能招到一些不错的人才。 据悉,今年1至10月,市就业局共举办岗位下乡招聘活动2场次,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到镇乡、到农村;组织市内各类招聘会10场次,为140余家用人单位和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1400余人次达成初步用工意向;为各类企业共计吸纳就业困难人员60人,发放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34.48万元。 夯实基础强化个性化服务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一系列全新的市、镇(乡)、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为全市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关系协调、劳动者权益维护和农民工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此外,还联合镇乡及人寿保险公司,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按照“全员登记、一村一册、乡镇入库、分组汇总、全省集中、动态管理”的方式,通过进行实名调查登记,建立包括农村劳动力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情况、培训及技能情况、转移就业意愿情况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大学生现场报到,对返乡未就业大学生按专业、学历、就业意愿等建立起常态化返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实行岗位、专业信息对称服务;对失业登记人员按技能技术、就业意愿建立失业登记人员信息库,实施职业介绍、岗位匹配服务。 为了让群众更快捷地获取招聘就业信息及其他政策,今年7月,市人社局正式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共覆盖全市手机用户20万余人,将逐步实现“拇指就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