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即将完工
作者: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10-11
小工程 大效益
在半山腰的一条山涧旁,一条崭新的田间水泥路蜿蜒盘旋,水泥路尽头,十几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进行路面建设最后的收尾工作。放眼望去,一条新建的三面光排水沟上,是一排整齐的梯坪地,地里的农作物长势喜人。 “这处即将完工的工程是我市开展的湿地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的一个子项目,它的投入使用将对湿地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质的飞跃,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在施工现场,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办主任吴帮才告诉记者。 2013年,我市被列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县。通过市委、市政府研究部署,九龙镇湿地沟流域被确定为我市首个生态型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据悉,该建设项目涉及范围3.1平方公里,预计投资125万元。项目主要采取对该流域进行环境绿化美化、水土治理、改善景区内基础条件等施工措施,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据了解,在项目实施中,种植水保林和经保林属于传统水土保持措施,而现场施工的坡耕地整治、截排水沟、田间作业道路等则是水土保持的“新举措”,这些措施能在水土保持中发挥哪些作用呢? 吴帮才告诉记者,坡耕地和截排水沟的整治和建设,减轻和消除了坡面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形成了水不乱流、泥不下山的良好状态,能够达到保水保土的效果,使粮经作物有了良好的肥水保障;田间作业道路除了美化环境,也能起到固坡稳土的效果。 另外,为了改变湿地沟风景区内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现象,市水务局还建设了生态卫生间、化粪池、污水处理池,并设置了120个生态垃圾桶,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整洁方便之处,化粪池和污水处理池还解决了多户农家乐生活和餐饮废水直接排放到户外沟渠的问题。 同时,市水务局在治理区内种植了8000余株银杏,既丰富了植物多样性,也为景区增添了景观资源,提升了景区的旅游质量。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投资小,但其带来的效益非常大。由于是首次实施,我们在工作中也在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水土保持的治理只是水土流失的补救措施,我们希望所有市民爱护环境,保护水土,为我市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吴帮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