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阳光照亮乡村——什地镇绵河村以文化建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本刊记者 王冰 文/图
来源:
日期:2011-04-11
日前,记者在什地镇绵河村村委会的农家书屋看到,整个农家书屋整洁卫生宽敞明亮,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医疗保健、农业科学、技能培训、种养殖技术等各类书籍,《看图学修小家电》、《农村沼气适用技术》、《农民朋友上网一点通》……村民们有的坐在椅子上认真地翻阅图书,有的在书架上查找自己想看的书籍,还不时的进行一些讨论。
绵河村4组村民刘艳萍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她没事就爱往书屋跑,这里各类书籍很多,不仅可以帮她学习一些农村种养殖技术,还让她增加了不少法律和生活小常识方面的知识,对自己的生产生活都很有帮助。 在绵河村,像刘艳萍这样的村民很多,大家没事就爱往书屋跑,最喜欢看那些贴近农村生产生活的书籍,特别是一些搞种养殖的村民,在生产中遇到问题还能从书中找到一些解决办法。通过农家书屋,村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全村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绵河村党支部书记梁万成告诉记者,5·12大地震后,村里收到了从北京、江苏等地捐赠来的不少书籍,再加上市上统一配送的书籍,该村到目前已有书籍3000余册,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书籍的作用,切实帮助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村里特别建起了农家书屋,对村民们免费开放,大家可以到书屋来看,也可以把书借回家慢慢看。梁万成告诉记者,除了农家书屋,旁边的党员电教室也很受大家欢迎,这是市上用中央特殊党费配置的,有大彩电,还有电脑,通过电脑接收专门由卫星转播的远程教育培训。自从党员活动室建成后,村里利用党教室经常召集党员干部在这里开党员会、党小组会、支部会及远程培训课,一起学习各种政策法规、纪律及一些先进经验和典型,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据了解,什地镇绵河村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还通过党员的远程教育宣传政策法规,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切实带领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