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给力大春灌
作者:谭明剑 周韵      来源:     日期:2014-06-12    

  本刊消息 “小农水工程建设不仅切实解决了我村土地的灌溉问题,更使我村地下水得到及时补充,我代表蒲泉村群众感谢水务局对我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力支持,感谢全局干部职工的辛苦付出。”6月6日上午,新市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和蒲泉村两委将一面写有“兴修水利办实事,惠泽百姓心连心”的锦旗送到市水务局,表达全村父老乡亲对小农水工程投入使用的感激之情。

  蒲泉村处于红岩渠尾水段,属于旱片缺水地区。在小农水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前,全村4997亩土地仅仅依靠少量机井抽水来满足农业基本用水,每逢大春播种时节,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水灌溉的旱地而干着急。市水务局了解情况后,统筹规划,将蒲泉村提前纳入2014年小农水建设项目,投资40余万元,引红岩渠来水,新建渠道300余米,涵管300余米,整治渠道100米,新增启闭设备2套,使蒲泉村由“尾水段”变作了“头水段”,彻底改变了全村多年来用水难的局面。

  在什地镇合结村,新建好的小农水项目也发挥出了大效益。

  “以前的土沟,杂草多,渗水严重。现在‘小农水’建好后,村民灌溉不用愁了。”该村村主任王顺洪说,往年每到春灌的时候,也是村上最忙的时候。“用水难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如村民争水、洪涝灾害、血防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如今‘小农水’发挥了效益,这些难题迎刃而解。”据悉,在2013年小农水建设项目中,市水务局共为合结村新建和改造渠道14.7公里,1000余亩土地用水问题得到解决,800多户农户直接受益。

  “小农水”项目,是距离群众最近、群众最关心、感受最直接的项目,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我市通过两年的“小农水”建设,目前各项目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市水务局局长杨成富介绍,在2012年和2013年小农水建设项目中,我市共整治渠道365.17公里,改造引水泉堰23处,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万亩。“目前,2014年小农水项目已经确定在新市和玉泉两镇开展,水务局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以大兴水利、服务群众为己任,在建设上下功夫,在管理上做文章,力争建成更多的惠民利民工程,将全市水利事业推上一个新高度。”杨成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