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架“金桥” 齐唱“增收戏”
作者: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4-02-26
协会架“金桥” 齐唱“增收戏”
65岁的农妇周大群对记者说,她们从正月初二就开始在张老板的蔬菜基地里务工,每天可以挣72元。 该村大力发展“菜-稻-菜”的种植模式,当地农户每年种植一季水稻后,再把土地流转给蔬菜种植大户种蔬菜,农户在基地务工,既学习了蔬菜种植技术,还有一笔务工收入。 广济镇中新村村主任李永义说,全村的蔬菜种植大户有30多户,本村农户流转了3500多亩土地给这些大户种植蔬菜,务工和土地租金两项收入能够让村民实现年人均增收2700元。 如何利用民间资本,发挥闲散劳动力的作用,最大效益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广济镇因地制宜建立起蔬菜种植协会,其十年来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的发展历程表明,协会这种联结生产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了农户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也是绵竹市无公害果蔬协会助农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我市无公害果蔬协会生产基地以广济镇为中心,并辐射到全市的其他镇乡,这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采用“协会+基地+专合社+农户,联市场”的模式发展优质水果和蔬菜,仅在广济镇境内就发展了上万亩时令蔬菜。目前,加入该协会的种植大户和专合社团体会员共759户。 绵竹市无公害果蔬协会充分发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广大会员、专合社、基地的果蔬产品,种得出、销得脱,并且能够卖一个好的价钱。 该协会理事长朱兴武对记者说,协会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努力提高会员和农户的技术水平,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协会的健康发展。该协会大蒜基地通过中国农业规范认证及欧盟零销商协会认证,并获得“GAP”国内国际双认证。基地内的大蒜、蒜苔及梨子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称号。基地内的莴笋、白菜及韩国萝卜经四川省农业厅农残检测中心检测,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自2003年成立以来,绵竹市无公害果蔬协会得到了主管部门市科协的重视和支持,先后多次受到省、市科协的表彰和奖励。2013年,绵竹市无公害果蔬协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得到20万元奖励补助资金。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我市无公害果蔬协会已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的稳健之路。对未来的发展,协会负责人和会员都信心满满。该协会今后有望在扩大设施农业,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种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