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整合带来大变化
作者:肖勋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11-11
大整合带来大变化
——我市实施农业整合项目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本刊消息 初冬时节,走在玉泉镇曙光村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放眼望去,上千亩的农田连成一片,开阔而又平坦。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到处都是施工人员在平整田块、整治渠道,工程技术人员在村民中来回穿梭进行技术指导的身影,不远处还有大型机械在农田里来回运动,平整土地,这就是四川省绵竹市省级财政201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的繁忙景象。 “听说要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群众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玉泉镇曙光村五组陈加益家里的三亩田全部位于高标准农田核心区,今年10月初村上召开动员会后,陈加益以及当地群众都表示愿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弃一季小春种植,甚至还主动帮忙清除田里的杂草。 沿着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一直前行,施工场面繁忙而又有序,有的在运送沙石,有的在夯实基础,有的在用石块修建堡坎,一条条笔直、板面清亮的混凝土标渠已初现雏形。同时,以往高低不平的农田在大型机械的作业下变得平坦,小块、不规则的田块也逐渐连成片,被大块大块规则的田块所取代,田间狭窄的机耕道也逐渐变得宽阔平坦。 “此次在玉泉镇曙光、永宁、龙兴三个村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区达1万亩。”玉泉镇副镇长曾维华告诉记者,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增加农田灌溉能力,改良土壤,增大复种面积,还能通过农作物产品结构调整,大幅增加粮经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预计核心区可增加粮食产量94.35万公斤,增加经济作物产量19.45万公斤;预计项目区年新增种植业产值323.56万元,年纯收入增加总额242.67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65.27元。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工作来谋划,作为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民生工作来推进实施。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实现工作高效,我市将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渠系整治及新建、土地整理、旱山村集雨节灌、以工代赈及扶贫开发等项目有效地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项目整体联动的优势,并重点沿成绵复线沿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集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去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在孝德镇年画村、桂兰村、茶店子村、金星村实施,通过整合多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并完成农业新技术推广1万亩,完成农业技术培训5000人次,完成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体系建设4个。 如今,位于孝德镇年画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已成了一个集农业种植、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区。据了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水稻平均亩产达581.5公斤,总产量930.5万公斤,种植业总产值6611.2万元,新增种植业产值594.8万元;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创历史新高。同时,通过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增加了保灌面积,减少灌溉输水损失,而且还提高了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本、增收效益十分明显。 据悉,今年我市还通过整合涉农项目在什地镇双瓦村、共和村、红社村等三个村14个村民小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共计5000亩。另外,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各个整合项目,我市形成了政府负责,农工委、财政、农业、水务、林业、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打总体战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实效,为项目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