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粮经复合模式绘就“绿色”农业新名片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10-18
齐天镇双坪村10多亩的蔬菜大棚里面,快要成熟的秋茄子一根根挂在枝丫上,看着着实可爱。正在田间管理的老张告诉记者,这批茄子马上就要上市了,前几天就有贩子前来打听收购的事情,目前的菜真不愁卖,愁的是怕种不出来。 记者在田间看到,一些稻谷收割后剩下的谷桩子都还看得见,田块间施的底肥也清晰可见。而另一边则是已经栽下的榨菜,绿油油一片。 近日,记者走进齐天镇,感受到了秋季田间旺盛的生机。 ◆合作社+农户,粮经复合模式让村民尝到甜头 “采取‘菜-稻-菜’新三熟的种植模式,粮食大幅增产了,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正在自家地里除草的村民罗棉发说。记者看到,他家5亩多的承包地里已经种上了3亩的蔬菜。罗棉发告诉记者,过去他同村里大多数农户一样,采取的是传统的“单打独斗”种植模式,由于种植模式单一,缺乏农业技术,靠几亩地增收确实很难。现如今,乡亲们搞起了“菜-稻-菜”,一块地里轮番种,收入一下就提起来了。 其实,罗棉发的种植模式,还得益于双坪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带动。双坪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从1000亩的土地流转面积发展到今年的1600亩,其“菜-稻-菜”轮番种的模式让周围群众眼前一亮,看到了增收的“窍门”。于是,很多农户都搞起了这种模式,并且尝到了甜头。如今散户已经有10多户,散户种植的蔬菜,合作社按照公司收购的价格从农户手中买来,再卖给公司。不愁销路,价格有保证,农户们自然有积极性。 “我们与彭州和罗江的两家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而且有最低保护价。德阳一家公司还把我们这作为榨菜基地,我们今年的榨菜种植面积达到了800多亩。”双坪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邬剑告诉记者。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靠着合作社的“大树”,农户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记者了解,全镇已发展种植大户和农民专合组织13户,发展特色蔬菜等多经种植面积近7000亩,辐射带动农户近2000户。 ◆一核两线四区,打造农业产业新基地 齐天镇内无工业企业,没有污染,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产业。今年,市农业局组织实施的“菜篮子”产品生产露地蔬菜园建设扶持项目,无疑为该镇的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该项目在成绵高速复线两侧成片种植露地蔬菜1300亩,包括青菜、榨菜、韩国萝卜等其它无公害蔬菜。 “‘菜篮子’项目的实施,将通过示范带动,提高菜农生产水平,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镇农业中心人员说。 “依托‘菜篮子’工程,我们制定了‘一核两线四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齐天镇党委书记陈斌对记者说,一核,即菜篮子工程;两线,即成绵高速复线和齐孝路;四区,即浦柳村、圣新村、双坪村、圣寿村,让蔬菜遍布田间。 在建设农业产业基地过程中,齐天镇通过土地流转,加速土地向合作社、大户、各类能人集中,靠土地连片发展规模经营,通过“一核两线四区”的发展规划,以点穿线,线再扩大到面,必将在齐天打造一个农业产业新基地,让“绿色”产业成为齐天的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