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银杏飘香时
作者: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10-16
又到银杏飘香时
——清平镇盐井村见闻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号称活化石。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我市清平镇盐井村,有着白果林、银杏沟,享有“白果之乡”的美誉。在这里,生长着上万株银杏树,其中不乏寿命长久的百年老树。如今正是白果收获的季节,10月11日,记者走进盐井村,和当地村民一起,体验收获白果的快乐。 一走进盐井村,每家每户的家门口,道路两边,山边上,河道旁,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白果树。在山脚下的老树上,一颗颗白果缀满枝头,山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白果成熟后特有的味道。 在盐井村3组,李民万正收拾着行头准备上树打白果。绑好鞋带,提上木棍,攀枝,上树,他这一系列熟练的动作让记者颇为惊讶。眨眼间,近二十米高的大树李民万已经攀爬了一半。“看好了,我开始打咯。”树上,李民万开始挥动木棒,一颗颗白果随即像下雨般落了下来。树下,早就准备就绪的谢德美看准白果的落点,提上背篓忙着开始捡白果。 “这棵树大约有两百年了,年年都要结满树的白果,每次都有一两百斤,这棵树养活了我们几代人。”今年30岁的谢德美,对屋子后的这棵老白果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读书家里没钱,每年9月要交学费的时候,白果慢慢成熟了。这时,父母就会把满树的白果打下来拿到街上卖,然后给我交学费。”谢德美说,在她的心里,这颗白果树就像她家的摇钱树,支撑着她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如今,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老白果树产的果实换来的钱虽不能像以前那样起到关键作用,但她家却对这棵树更加重视了。“听父辈说,这棵树大约已有一百七八十岁了,它还年年产果,果实品质高,营养又丰富,是我们家里的一宝。” 打完白果,接下来就得“淘白果”,即去掉果皮,将白果洗净。在山边的一条山涧里,孟康珍和孟康英两姐妹提着几大口袋的白果,忙得不亦乐乎。 “淘白果必须要在有流水的沟里淘,搓下来的皮能顺着水流走,省时省力。”两姐妹都50多岁,年年这个时候,她们都要来到这条沟里,将一袋袋白果去皮洗净。孟康英说,人多的时候几乎全村的妇女都在这里淘,大家一边淘白果,一边叽叽喳喳地唠嗑,整个山里都是她们的声音。 淘白果是件很繁杂的工序。淘之前要先将白果捂上三五天,等皮松脱了再来洗,洗的时候一边搓一边用水冲,反反复复要搓上四五次,一筐白果才能洗干净,这样下来,她们的手上全是白果的浆水。“这个白浆洗不掉,它会导致手上的表皮脱落,然后几天都不敢做家活,即使戴上手套淘,也不能全部避免。”孟康珍说,“等新皮长好的时候,我们的手又白白净净的,比护肤品管效多了。” 山涧的流水稀里哗啦,伴随着两姐妹欢快的笑声,慢慢流向远方。盐井村遭受过数次灾害,但在村民们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是山里人原有的淳朴和乐观。 地震之前,盐井村上百年的老白果树有500余棵,“8·13”泥石流之后,这些古树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大半的树被泥石流冲倒,目前全村仅还剩200多棵老树。为了保护这些古树,村上成立了种植协会,给上年龄的老树挂了牌,标明了身份,同时,给有老树的家庭一年500元的管理费,鼓励村民保护古树。为了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村上鼓励村民积极种植银杏树,目前全村已经有近万株的小白果树落地生根,为村上带来了勃勃生机。 记者了解到,盐井村历年来就以银杏出名,地震前来山里看银杏叶的外地人络绎不绝,村上好多家庭都办起了农家乐。但灾后一落千丈,年年路断,到清平的游客也越来越少。“但我们的村民都没放弃过银杏,如今不仅银杏树越种越多,村民的精神状态也越来也好,清平镇的旅游产业一步一步在发展,绵茂公路也在加紧施工。我们都相信,盐井村的银杏总会等到枯木逢春的那一天。”村民李民万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