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远:粮经复合模式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作者:张娟/文 李旭华/图
来源:
日期:2013-10-16
“今年蔬菜行情好,水稻收割后才一个多月,我家蔬菜地里的蔬菜已经陆续开始收摘、上市了。”10月12日,绵远镇枫树村8组村民汪春梅正忙着在自家地里收摘四季豆。汪春梅告诉记者,自今年该镇发展“菜-稻-菜”等粮经复合模式以来,她家便积极配合,将3亩多土地都种上了蔬菜。看着菠菜、四季豆、白菜、莴笋等喜获丰收,汪春梅满脸喜悦,“这些菜根本就不愁销路,最近天天都有人到田边来收购,价钱也比往年高,这一季下来能卖到1万多元。” 今年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绵远镇大面积推广“菜-稻-菜”、“药-稻-菜”、“麦冬-药-玉米-菜”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推进粮经协调发展,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过去,在广西村1组村民钟常会种植的田地里,一年的亩产值仅有2000元左右。如今,从亩产2000元提升到上万元,这得益于我市实施的“千斤粮万元钱”工程。钟常会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取“菜-稻-菜”种植模式,实现了田地“一年三熟”。 钟常会告诉记者,今年该镇领导从西昌引来一位老板,在组上流转了近百亩土地,全部种植钢葱,有2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我们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栽种技术,销售也不用我们操心,省心不少。”钟常会说,种植一亩钢葱投资4000元,按常年中等偏下价格出售,每亩纯收入至少5000元。一年可以种两季钢葱,一季水稻,比单种两季粮食划算得多。 合作经营、风险防范、就近务工……一系列措施让基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吉兆村3组的赖友云夫妇今年已经60多岁了,几乎每天都在种植基地务工,按每小时5元计算,夫妻俩每天可以挣到80元,一个月就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不仅日子过得充实,还大大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采取粮经复合模式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收入,提高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该镇党委书记谭琦经常下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真实需要,看到农民增产又增收,她对此深有感触。在该镇粮经复合模式“千亩连片,万亩发展”的全域规划里,记者看到,一个发展蓝图正在形成:钢葱种植核心示范片,花卉、中药材、蔬菜种植示范片,蔬菜、猕猴桃、西瓜种植示范片……一个个基地的落地生根,再到开花结果,使得越来越多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为全力推进该镇粮经复合产业发展,该镇党委委员廖正华表示,在第四季度,该镇将安排专人继续落实各项工作,利用外出参观、开展培训等形式,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服务力度。同时狠抓晚秋生产,选择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通过业主大户带动农户发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