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消息 金秋十月,兴隆镇的田间地头处处一派繁忙:一畈畈绿色的蔬菜基地内,到处是忙着抢收抢种的农民;一筐筐翠绿的苦瓜、圆滚滚的茄子不断从田间地头送上公路边,整理、过称、装车;一辆辆来自市内外的汽车更是满载着兴隆的时令蔬菜,络绎不绝地向德阳、绵阳、成都等地开去……
10月6日,在灵桥村李吉伦承包的田地里,几位村民正背着背篓将成熟的茄子一一采摘下来。李吉伦是兴隆镇引进的蔬菜种植大户,2009年开始在灵桥村发展时令蔬菜种植,并成立起蔬菜种植合作社,目前种植规模已从最初的30多亩发展到了1200亩。今年,尝到了发展甜头的李吉伦又流转土地800余亩,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的蔬菜种植规模。“时令蔬菜的种植前景很好,市场销路也不错,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光我们这个合作社种植规模就达到了2200亩。”
近年来,兴隆镇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继续扩大“粮经复合种植”规模,推行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参与“菜-稻-菜”蔬菜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趁着天气晴好,广灵村的农户刘道艳赶紧将豌豆种子撒到田里。刘道艳家有5亩地,往年和其他村民一样以种植粮食为主,去年村里来了几家蔬菜种植业主,刘道艳在蔬菜基地里打工时看到了粮经复合种植的发展效益。“种植不愁技术,销售不愁市场,比种粮食挣钱多!”今年刘道艳不仅将自家的5亩地全部种上了蔬菜,还额外承包了5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刘道艳说,她对村里的“菜-稻-菜”种植前景有信心。
据了解,为鼓励业主和当地群众发展粮经复合种植,兴隆镇通过引进种植合作社、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参与务工种植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业主及农户的“菜-稻-菜”种植积极性,同时将种植发展任务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并具体分解到各村组,对种植效益好、规模大、农民增收幅度大的村组及种植户进行考核奖励。截至目前,该镇粮经复合种植面积已达近6000亩,年底计划种植面积将达到8000亩,并建立8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000户,居家灵活就业人员达3000人,人均纯收入增加218元。“未来我们将在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打响兴隆绿色无公害、有机生态品牌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把兴隆镇打造成为市内外知名的生态蔬菜生产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