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
作者:张红 彭嘉乐     来源:     日期:2013-09-23    
  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
  ——汉旺镇新开村见闻


  金秋的绵竹,田间大地随处可见繁忙的景象。9月下旬,记者在汉旺镇新开村德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看到,村里一群妇女正排着队,把一捆一捆的干稻草送进粉碎机里进行粉碎,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大家谈笑风生,忙得不亦乐乎。“粉碎稻草是食用菌种植的第一步,你看那边没粉碎的稻草还多得很,今天可够忙的了。”村民李兴玉告诉记者,她和几位邻居一直在合作社干活,女工做些简单的活,男工就要做些体力活,这几天忙着备料、装袋,平均每天能挣七八十元钱。对于这种不出远门就能打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的生活,大家非常满意。
  曾德富是合作社的“老板”,他从事食用菌种植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顺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发展到年种植和制种食用菌1000余万袋的规模,他功不可没。“当下正是食用菌种植的准备阶段,这几天正忙着到处收购稻草。”他告诉记者说,按现在合作社的规模,一年大约需要稻草1200吨左右。食用菌种植是非常繁琐的,从粉碎稻草备料开始到采摘,简单说来也有十多道工序,需要很多工人。
  在合作社打工的人最多时有一百多位,他们大多数是本村的村民,也有从邻近九龙和东北镇过来的。“人勤快一点,一年能挣一万多元,今年合作社又涨了工资,收入可能比去年高。”说话间,村民李兴玉的眉眼间透露出开心和喜悦。她说,看到合作社发展的良好势头,他们一家也加入合作社,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平时在合作社里打工可以赚些钱,一年到头如果销量好,还可以从合作社里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为整个家庭减轻了负担。
  从最初30万袋的产量到如今1000多万袋的产量,德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走过14个年头。曾德富在这里倾注了很多汗水,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到食用菌种植的专家,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刻苦钻研技术的精神,才能把合作社搞得这样红红火火。在曾德富的带领下,村里已经有32户村民加入合作社。
  据了解,去年合作社种植姬菇1000万袋,产鲜菇6000吨,主要销往成都、绵阳等地,年产值达到2400万元。为了加快发展,合作社在和省农科院合作的同时,又修建了冷冻库等设施设备,为其保鲜和更好地抢占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快来看,今天有几朵姬菇长出来了,看起来好安逸哦,煮汤肯定好喝。”在记者快要离开时,曾德富带着记者到菌棚进行了参观,他兴奋地发现几袋菌包上已经长出几串又白又嫩的姬菇,采摘一朵细细一闻,淡淡的清香迎面扑来。“我每次看到姬菇长出来还是忍不住要兴奋一下,辛苦几个月也感觉值得。”曾德富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的劳务支出将达300多万元。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合作社被评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合作社生产的姬菇还获得德阳市第四届国际农博会名优农产品称号。合作社生产的菌种已经成为本地以及罗江、绵阳、什邡、彭州等地种植大户的首选。曾德富说,将来他还要把自己种植食用菌的技术申请专利,争取扩大种植,带领更多村民就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