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农业,农村,农民,事关现代化,事关跨越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三农”投入。我市各地充分利用特有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面向市场,发扬创造精神,发展特色产业,做活增收文章,绵竹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刊从今日起特推出《产业富民看乡村》栏目,对一些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典型做法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葡萄串起“甜蜜日子”
——东北镇谷王村见闻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东北镇谷王村的千亩葡萄园里,一片片整齐的葡萄架如同绿色海洋般清新。虽说园子里的葡萄早已销售一空,但果农们却没有闲下来,整理葡萄架、修整厢垄,为来年的葡萄种植做好准备。
村民罗小英家的10多亩地全都种上了葡萄。罗小英说,园子里的葡萄多为巨峰、早生高麦等品种,而对于葡萄的种植,村里人也是花了大心思。“葡萄刚豌豆大小就套上了袋,用的全是油枯和鸡粪等农家肥,纯天然绿色食品。”罗小英说,虽然今年村里的葡萄受到“7·9”暴雨影响,葡萄收获期较往年推迟十多天,产量也减少近30%,但果农们积极自救,将卖相漂亮新鲜的葡萄就地搭棚售卖,将散落的葡萄挑选洗净后自制农家葡萄酒,仍然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购买,市场行情很是不错。
由于地处灌溉尾水区,东北镇谷王村的农田缺水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农业生产也深受影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谷王村依靠科技种植、品牌带动实现“葡萄富民”战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同时村里还成立专业合作种植社,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达到家家有技术能手,并解决了葡萄的产后销售问题。如今,该村的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200余亩,种植户数扩大到300余户,品种也从单一的巨丰发展到无核、红提等,品质、口感等更是不断提升,销路扩展到省内各县市,每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特色种植真正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以前地里只种些水稻、蔬菜,收入低不说,缺水问题难解决。”村民老梁笑着说,自己种植葡萄不仅不愁技术,一到采摘期,园子里的葡萄更是立马成为抢手货,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几倍,是葡萄改变了他的生活。
同时依托葡萄产业发展优势,目前谷王村将葡萄从农产品向旅游产品延伸,以“千亩葡萄采摘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扩大谷王村葡萄影响力,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农产品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链。东北镇党委书记方和俊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在以葡萄为主的休闲创意农业上下功夫,打响谷王村葡萄的旅游产业效应,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甜、更美。